以往传统的合唱作品,更多地强调纵向和声的结合以及衬托声部的和声作用,而《吉祥阳光》则更多地以横向线条的方式产生纵向和声以及强调复调化的横向运动来推动音乐发展。在多声部复调化运动和主调音乐和声巧妙融合中达到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注重传统复调技术运用的同时融入了藏族的音乐语言与节奏,加上现代的音乐语汇和个人的创作风格理解,使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音响世界。
1.多层异质结构的织体与对位
《吉祥阳光》多声部的结合与运动变化,为多元化的对比带来可能性。不同的节奏、时值、织体、旋律实际上构成了多元化的复调性复合结构。请看下例:
谱例38 第11~15 小节的复合性多层结构对位
该多声部合唱片段在作品的第11~15 小节(省略藏语歌词)。从各声部的不同复调织体上看,首先是节奏上的对位。男低音声部二度交换轮替,实际上已形成了二声部的节奏对位。整个这个片段构成五声部的多层复合节奏对位。在女高音的固定节奏型陪衬下女低音声部飘出一段藏族五声性旋律,随后女高音声部跟进另一旋律,形成对比复调。而男高音声部则是在有稍微变化的节奏型律动下与男低音在二声部二度交替下以固定节奏音型作背景持续。女高音的开始三小节和男高音、男低音都是以一种固定节奏型的组合方式与女低音旋律声部形成复调对位。如果再仔细观察一下各声部的力度记号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力度强弱以及情绪起伏,它们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对位关系。另外,四声部的歌词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也形成了歌词内容之间的对比以及歌词内容与音乐节奏、旋律之间的对比与呼应。(www.daowen.com)
2.横向复调化手段与纵向和声的巧妙融合
作品中有多处通过模仿复调手段和纵向和声巧妙结合的精彩片段。例如在作品的第33~40 小节。旋律首先从女低音声部以固定十六分音符律动从强拍开始,紧接着男低音声部晚一小节从强拍模仿进入,然后是男高音声部比男低音声部晚三拍并裁减开始两音模仿进入,最后再次由女低音声部比男高音声部晚三拍从强拍模仿进入。这个三声部的模仿都是局部模仿,从36 小节开始稍作调整过渡,随后一直到40 小节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三声部一直都以同节奏同歌词的纵向和声方式进行。从38 小节开始女高音声部朗玛音调的出现,犹如天籁般纯洁的声音飘然而至,这也是作曲家为什么在37 小节就做好了同节奏和声的安排和处理的原因,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女高音声部旋律的出现,让音乐从复调化状态马上转化为主调化状态。这种声部的横向线条复调化进行通过作曲家在节奏、音调、和声上的巧妙安排过渡到纵向同节奏柱式和声作女高音声部朗玛音调的陪衬,由“横”生“纵”的这种声部织体的变化带来了强烈的音响听觉感受和获得了巧妙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开始前5 小节,也是由“横”生“纵”的方式来控制声部变化和和声音响的。第一小节为单旋律五声音调呈现,第二小节转为四声部纵向和声,第三小节女低音和男高音齐唱第一小节旋律,第四、第五小节又转为四声部纵向和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曲家是如何通过声部的简单呈现继而如何慢慢让声部从单一走向饱满与丰富的。实际上,作曲家一开始设计的藏族五声音阶素材动机本身就有一定的游移性,为后面作复调化对位以及运用西方现代多声部纵向写作技术的结合作了充分思考和准备。可以说,作曲家在克服中国单旋律线条织体的单一和色彩的单调并和西方写作技术融合方面以及在藏族五声单线条织体下如何考虑声部发展以及和声的丰富,如何将复调技术与主调结合方面都作了一些自己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