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作曲家创作音乐分析与藏族素材运用

四川作曲家创作音乐分析与藏族素材运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部作品作曲家对富有藏族踢踏舞风格的民间素材动机的发展、声部组合的运用以及在和声处理上的娴熟技巧运用来看,作曲家是作了深入思考和构思的。第三部分开始的藏族特有的朗玛五声音调素材动机也与整部作品开始五声音调素材动机有密切联系。

四川作曲家创作音乐分析与藏族素材运用

作为一位藏族作曲家,藏族的生活方式、人情风貌、民间音乐风格特点已完全融入了作曲家的“骨子”里和创作思维中,作曲家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藏族的血脉。《吉祥阳光》在消化、吸收藏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作了加工处理和重新演绎,以局部、片段化素材动机的方式呈现,进而素材动机不断滋生、成长、发展,进入全曲高潮,其后音乐又作了全新的展衍和变化。这种带有藏族风格的音阶素材动机的贯穿运用以及变奏处理,使得这部合唱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响风格和色彩特征。由于合唱作品在声部纵向结合和横向展开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并不像多声部音乐创作中那样容易控制和便于发展,所以写作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又让人耳目一新,能获得听众和评委们的喜欢且要具有时代新意的“新”现当代合唱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这部作品作曲家对富有藏族踢踏舞风格的民间素材动机的发展、声部组合的运用以及在和声处理上的娴熟技巧运用来看,作曲家是作了深入思考和构思的。

作品开始作曲家以藏族民间音乐常用音阶D、F、G、A、C 作为基本素材,以这个音阶的D、F、A、C 分解小七和弦从男高音声部陈述开始,然后转化为四声部和声音流,在第3 小节由女低音声部和男高音声部同度合唱这个分解小七和弦,随即又融汇为纵向和声音流。音乐在第8 小节的男低音声部又出现变形处理过的音阶动机G、A、B、D,在低声部G、A 二度交替碰撞的庄重和声背景衬托下,其他三个声部作藏族音乐语言节奏与和声上的处理并使不同音型转换自如发展。在第11 小节至13 小节,女低音声部通过节奏的变形处理以及音的移位,又变相的融入了音乐开始动机素材。这个动机材料随后又在第15、16 小节中变化处理后贯穿出现。音乐第一部分在第23小节弱力度的“下滑音”中自由结束。

谱例35 1~23 小节核心素材动机的各种处理变化

谱例35 中,变体一是原始动机素材的裁剪运用;变体二是原始动机素材下移一音再逆行移位而得;变体三可以看作是原始动机素材被裁剪掉中间一音G,再把D、F 移高八度而得。这个核心素材悄无声息的贯穿展开并有组织的融汇、弥漫于第1、3、8、11、12、13、15、16 小节,在整个1~23 小节陈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随声部的增多减少和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互相补充,使第一部分获得了鲜明而丰富的和声效果,

在第二部分的陈述中,作曲家改变了节拍、速度和素材动机的节奏,以更加紧密的复调卡农的方式展开,音型节奏更加密集,各声部互相呼应与补充,形成连绵起伏、一气呵成的模仿态势,多声部之间“腾转挪移”“相得益彰”,似以一股强大而又各自独立的和谐天籁之声袅绕、婉转、迂回,继而又循序推进……作曲家在这一部分的动机素材运用上,作了很多变奏处理。如谱例36 所示:

谱例36 24~88 小节的动机素材变奏处理样式(www.daowen.com)

谱例 36 罗列了作曲家在第二部分音乐陈述中对核心音调素材动机变奏处理的部分样式。这四个素材动机片段从合唱开始的四四拍变为八六拍和八四拍,同时作了加花装饰移位变奏处理。每一次变奏处理在情绪与力度上都不完全相同。作品在第二部分还重点突出了打击乐在合唱音乐作品中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用了具有西藏音乐风格的低音鼓、西藏铙钹、铜锣作节奏性的应和与填充。同时还配以拍手、跺脚等节奏性配合歌唱,以此表达藏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音乐在第三部分采用四声部齐唱形式,从强力度“ff”开始,在节拍上变为四二拍,与作品开始的速度保持一致。在五声音调素材动机的基础上延伸、增音、减音、分裂、缩减,音乐气势恢宏,和谐之音穿破云霄,吉祥阳光普照大地,人民幸福安康。音乐最后在余音袅袅,言犹未尽的纯净、空灵五度中以四三拍意蕴悠远的结束。第三部分开始的藏族特有的朗玛五声音调素材动机也与整部作品开始五声音调素材动机有密切联系。这个朗玛音调实际上在第二部分38 小节开始已有预示,而且在第二部分中重复了两次,每次重复都有细微的变化。

谱例37 第二部分(①②③)与第三部分(④)藏族朗玛素材动机不同的处理

谱例37 中,④是作曲家创作的朗玛初始音调,①②③为④的变奏处理。②是①的音调缩减重复,③是①的音调时值缩减并移动节拍位置重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