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化和声与色彩性和声的处理运用。如混声合唱《羊角花开》的和声处理,整体上看,作品在三度叠置的三和弦基础上,为了突出羌族音乐风格特征,作曲家在合唱声部以及钢琴伴奏中使用了一些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如用四度音代替三和弦的三度音,用二度音代替三和弦的三度音等。另外,也运用少量的七和弦来减弱功能和声的音响效果,增强和声的色彩感与对比度。从合唱声部和声纵向结合上看,除了常规三和弦和声叠合外,主要采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音程来表现羌族音乐独特的和音和音色魅力。而在钢琴伴奏中,较多地运用了四度音程以及二度音程结合的分解织体表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的162~166 小节,这五小节的四声部合唱的和声是比较富有羌族音乐特点和现代音乐气质的。
谱例2 混声合唱《羊角花开》162~166 小节(www.daowen.com)
羌族民间歌曲中对于二度音程的使用是比较独特的。在这些充满民族特色、充满地域色彩的歌曲或多声部合唱中,大二度的旋律进行容易获得流畅自然的感觉,而大二度的和声碰撞则获得另一种独特的极其有色彩感的音响,这种美妙是不可言喻的,也是西方音乐所不能体会和做到的。谱例2 可以看出这五小节的合唱中声部的进行走向以及声部在横向与纵向方面的陈述方式与关系。除此之外,谱例2 还向我们展示了声部之间是以大二度的音程关系作横向陈述和纵向陈述的。在164~166 小节陈述时已经由162~163 小节的四音横纵向陈述演变为六音纵向陈述,这六个音依然是大二度音程关系,实际上它们已构成了全音阶。这里的和声显现出一种二度民族特色音响的碰撞音响由清晰明朗到逐渐和声浓密加厚的声部陈述过程,直至整个全音阶陈述完毕。可以说,这里的全音阶和声音响在合唱里尝试运用还是比较大胆的。这五小节独特的和声构思安排似乎是在表达川北高原羌族多样复杂的地域音乐文化和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羌族民俗文化。再如作曲家杨新民的混声合唱《神奇的面具》中,为了形成新颖、别致的和声音响,使用了一些七和弦的转接、高叠九和弦以及带附加音和辅助性质的其他和弦,以产生新的和声色彩和和声张力,以此塑造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古朴悠远的音乐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