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音作曲家展示现当代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

川音作曲家展示现当代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现当代音乐盛会最引人注目和骄傲的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家群体整体实力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现。这一丰硕的创作成果充分反映了近年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家群体频繁活跃于国际和国内音乐舞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音乐会演出所取得的一系列傲人成绩。打击乐团主要演奏了川音作曲家的三部作品,均为2012年创作,世界首演。

川音作曲家展示现当代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

本次现当代音乐盛会最引人注目和骄傲的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家群体整体实力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现。在为期四天半的音乐会演出交流中,共演奏了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18 位当代老、中、青作曲家的30 部作品。涉及作品的类型有民族管弦乐、管弦乐、合唱、打击乐重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电子音乐等,有二分之一的作品为世界首演,大部分作品为近几年创作。这一丰硕的创作成果充分反映了近年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家群体频繁活跃于国际和国内音乐舞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音乐会演出所取得的一系列傲人成绩。三十年前,高为杰先生在四川音乐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作曲家创作探索会”。十年前,四川音乐学院又成立了现代音乐研究中心,承接发展三十年前的探索会工作。近几年,四川音乐学院再一次迈向国际,被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吸收为会员单位。川音作曲家群体在学习、吸收、接纳、探索现当代音乐的步伐中,坚忍跋涉、辛勤耕耘,成果不断涌现,获国际国内大奖捷报频传,体现了近几年四川音乐学院在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上的成功。川音作曲系作曲家首次在音乐节登台亮相是在音乐节的开幕式上,音乐会以作曲系系主任、作曲家宋名筑的合唱作品《高原彩虹》(混声合唱)开始,作曲家以鲜明独特的和声展现了藏区孩子们在“帐篷学校”中愉快地学习和成长的情景。该作品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合唱峰会”小合唱组别银奖。昌英忠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同样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具有浓郁的藏族特色音乐画卷,该作品于2011年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作品银奖。作曲系副系主任、作曲家杨晓忠的萨克斯管四重奏《移动的背景》运用萨克斯吹奏技巧制造出变化莫测的音色,将萨克斯管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使用了羌笛哭诉、哀怨的音调,结束时引用了莫扎特的《安魂曲》,隐喻了羌族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所经历的灾难,表达对经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在18日晚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林乐培作品音乐会”上,演出了四川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易柯教授等创作的《阿诗玛叙事诗》(为竹笛与乐队而作,1982),作品取材于叙事长诗《阿诗玛》,乐曲由引子、天空闪出一朵花、拒媒、思念、回声等段落构成。音乐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作品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二等奖。邹向平的《板车号子与山歌》,以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为素材,将四川民间的人力板车号子声、叫卖吆喝声等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市井一景,通过四川特有的民风民情表现出来。本次音乐节音乐会重头大戏是 17日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荷兰室内乐团联袂演出的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的五部乐队作品。杨新民的管弦乐作品《残春》(2012 世界首演)意图表现世界万物生灵的外在形态以及内在神韵美。作曲家通过多个时期的不同音乐语言交汇、将记忆中风格不同的音乐碎片的互相渗透、交融、发展以及碰撞形成整体乐章。敖昌群的管弦乐《大凉山随想曲》(2010)以四川凉山彝族的少数民族音调为素材,作品分为三乐章,第一乐章,月琴调;第二乐章,阿惹妞;第三乐章,口弦调。通过对火把节几个有特色场景的描写,勾画出彝族青年载歌载舞、激情欢乐的场景,该作品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2010年首演于上海国际音乐节,作品获“全国十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交响乐)中型作品第四名。胡晓教授的《鼓之韵》为独奏打击乐与交响乐队(2012 世界首演),作曲家采用了泛自然音阶的材料组合,通过交响乐队富有声线的变化关系与独奏打击乐的节奏张弛与蔓延交汇,形成一种清新又具张力的音乐意象。胡晓鸥的《一千座佛的石窟》(为大乐队而作,2012 世界首演),其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尼尔森博物馆中国馆。两座馆内的佛像精美绝伦,特别是尼尔森博物馆的紫竹观音给作曲家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由此而作。邹向平的《剑韵》(为杜甫诗意而作——献给伟大的诗人与舞者,2012 世界首演),作曲家的创意来自于唐代诗人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玄宗开元盛世舞女八千、梨园绽放,转眼即逝,孙、李师徒之舞,堪比草圣张旭之书法;末之,凄凉、惆怅……。本次音乐节音乐会另一重头戏为四川打击乐团专场音乐会。打击乐团主要演奏了川音作曲家的三部作品,均为2012年创作,世界首演。宋名筑的《阿尼托》(打击乐三重奏),音乐以哈尼族的民歌为创作素材。乐曲富有云南哈尼族的特点,中段运用了哈尼族的摇儿歌的“E G C E D C”作为音乐的基本素材并加以发挥变化,最后在回味无穷的意蕴中结束。郭元的《袅绕》(为六位打击乐手而作),通过一个小木棒敲击或摩擦福音碗发出的天籁般的圣灵声音,将三件福音碗置于打击乐的周围,使“幸福之音”弥漫在空气中,表达一份美好祝愿。杨晓忠的《云团》(为五位打击乐手而作),通过打击乐音色和力度的变化,用流动的音乐去描绘变化莫测的云团。整首作品由漂移、聚集、涌动、散落四个段落构成。在其他音乐会上,还演奏了作曲系其他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展示了四川音乐学院新生代作曲力量。如施子伟的《狮子座》(为女高音、钢琴、打击乐而作,2009),敖翔的《画彝》(为弦乐四重奏而作),郝宇锴的《安魂曲》(为5·12 汶川大地震的受害者而作)。本次音乐节另一特色且具创意的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也给观众听觉与视觉上的冲撞,演奏了美国作曲家史蒂夫·莱西的《电子对位》、美国作曲家杰弗里·斯托莱特的《索·仪》,同时,还演奏了电子音乐系三位青年作曲家的电子音乐作品:白小墨的《鱼说》《得广厦千间》、毛竹的《三重门》以及李琨的《鼓簧如舌》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