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作曲家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及作品分析

四川作曲家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及作品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部分国际上小有名气的青年作曲家在学生时代都曾留下过“阳光杯”的足迹。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极具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为青年作曲人才的挖掘与发现,为后续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说,“阳光杯”作曲比赛为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碰撞、融汇作了一些新的尝试。“阳光杯”比赛,推动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新思维的新作品出现。

四川作曲家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及作品分析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自2004年始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在这十三年里,每一届比赛都推出了相应的学术活动、举办过数次获奖作品音乐会以及将获奖作品予以合集出版。特别是“阳光杯”十周年音乐季,举行了第一至第十届部分获奖学生的作品展演音乐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作曲家以及专业乐团助阵,举办了作曲大师班和演奏大师班以及作曲家系列学术讲座等,音乐活动丰富而充实,盛大而隆重,为前十年的赛事活动作了一次完美的总结,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

十二年里,众多的学生走进“阳光杯”,参与“阳光杯”,收获“阳光杯”,“阳光杯”一路伴随他们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拓步前进。目前,部分国际上小有名气的青年作曲家在学生时代都曾留下过“阳光杯”的足迹。“阳光杯”也因他(她)们而变得“羽翼”丰满,越倾成熟。“阳光杯”作为专为世界学生设立的国际作曲比赛,设立之初,就具有宏远的目标和全球性视野,其针对对象和目标明确,着重强调新思维、新音乐,意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作曲思维能力,而新音乐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世界音乐人的事,新音乐的发展、壮大需要新一代青年学子共同努力。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极具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不管学生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文化背景以及师承何人,也不管音乐是什么风格,只要符合参赛要求,都可以参加。第二,以室内乐为征集载体。比赛编制要求以1~9件常规乐器任意组合,相同乐器不超过4 件。作品长度不超过12 分钟。这样的编制要求,给予学生非常灵活的创作空间,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发挥自身的强项,选择最熟悉的乐器编制进行创作。在创作形式上,可以采用西洋室内乐、民族室内乐或者中西混合室内乐方式进行。主办方与组委会希望给予学生们宽松的创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曲才华,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作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增进友谊的平台。

室内乐、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被称为传统西方音乐的三大支柱。传统室内乐音响精致典雅,以弦乐四重奏最为典型。现代室内乐因奇特的编制、音色独立与分离、独奏乐器的极限化处理、每个声部的独立和单一性质等特征,以其独特的个性与综合性,从传统室内乐中分离出来。它能够比较恰当地表达现代作曲家的一些作曲观念、音乐美学思想。通过室内乐的作曲比赛方式,可以延续西方这一古老的音乐体裁形式,提高青年学子对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认识和提升他们写作室内乐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室内乐的演奏、教学与创作的全方位发展。现代室内乐无疑是表达当下新音乐,传播与推广现代新室内乐、民乐室内乐、中西混合室内乐的最佳载体。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为青年作曲人才的挖掘与发现,为后续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促进青年作曲人才的创作实践、树立创新意识与创作自信心的同时,也锻炼了演奏家演奏新音乐的能力,增进了青年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学与艺术实践的互动,给全球学生提供了演出和实践的舞台。应该说,“阳光杯”作曲比赛为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碰撞、融汇作了一些新的尝试。满足了不同参赛对象作曲的目的和需求,锻炼了青年作曲家的乐器技术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创作能力,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实践和展示作曲才华的机会。四川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新音乐创作与交流的高地之一,可以看出它对于构建与推动中国新音乐建设与发展所提出的重要举措乃至为世界的新音乐创作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www.daowen.com)

诚然,只要是比赛,就必然会有优胜劣汰,有竞争,能获等次奖的作品以及优秀奖作品,肯定是优中选优,强中选强。“阳光杯”的宗旨就是针对全世界学生,发现新人,发现新作,提倡新音乐作品以及新思维表达,目的在于保持甚至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新音乐的潮流以及把握世界新音乐的脉动与方向,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作为一项培养青年作曲人才的国际性学生比赛活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优秀的作品肯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有参赛作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包容,多给予创作者鼓励,增强其自信。我们要谨记每一届评委会、评委会主席以及专家对参赛学生作品提出的中肯意见。比如第三届“三川奖”评委会主席杨立青先生从参赛作品谈到对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以及作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参赛音乐作品的结构、创作内涵和标题的统一性以及音响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本届赛事作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第三届“三川奖”赛事,四川音乐学院敖昌群院长谈道,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学应该多样化,以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需求,其中现代音乐的创作是一门必修课,并鼓励同学们学习多样化的创作。

第十届“阳光杯”赛事中,参与评审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说:“很可喜地看到诸多年轻作曲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勇敢和执着,他们对艺术自由的创造及对音色音响音乐的积极探索,都体现出了本赛事“新人·新思维·新作·新音乐”的宗旨。技术方面,可以看到我国的作曲教学经过长期的对外学习,对创作技法的掌握己更加成熟和与国际接轨,好作品不断涌现,如中央音乐学院李歌立的一等奖作品《真水无香》、邹睿的三等奖作品Pi-Pa 都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整体而言,中国作品在此次赛事中数量略少,且中国风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创作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和有自己的风貌。”同时,高先生希望以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决赛终评时对入围作品进行演奏的机制,以便检验作品的评选结果是否完善。

第十一届“阳光杯”比赛,评委会主席陈怡先生代表评委会对本届赛事学生作品的特色作了三点总结:一是参赛作曲家来自国家和地区范围广泛,体现出“阳光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参赛作品的乐器编制新颖,作曲家不只局限于常规编制,而是做了很多大胆的创新,并且每件乐器不管从音色还是音区都有很好的效果,体现出本届赛事所提交作品的专业高水准;三是参赛作品形式风格多样,不仅有易于演奏可听性强的作品,也有用常规乐器模仿电子音乐噪音音乐作品等,体现出“阳光杯”的包容性。

“阳光杯”比赛,推动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新思维的新作品出现。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和宝贵资料保存,组委会将每届获奖作品结集出版并附音响资料以供更多的热爱新音乐的作曲师生以及音乐爱好者欣赏、学习、揣摩,它将鼓舞更多的青年学子在作曲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作为具有学术性、前瞻性的国际作曲赛事,它必将整体提升四川音乐学院学生的新音乐创作实力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作为国际现代音乐协会的会员单位的国际形象。作为新音乐的提倡者和举措者之一,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阳光杯”比赛,必将对中国的新音乐发展与导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祝愿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越办越好,越办越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