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四川、扎根于四川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黄虎威教授即典型运用四川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四川作曲家之一。黄虎威先生创作于1958年的钢琴曲《巴蜀之画》(抒情组曲),通过引用四川民歌,包括四川汉族民歌、藏族民歌来描述了六幅风景画和风俗画,表达了作曲家对家乡的赞美和深厚感情。这首音画式的组曲如今已广泛用作音乐会演奏、钢琴考级、钢琴教材曲目而被人们所喜欢。另外,他的器乐独奏曲《峨眉山月歌》《大巴山的春天》《音诗》《民歌主题即兴曲》以及钢琴曲《嘉陵江幻想曲》等都具有四川民间音乐风格的韵味与特点。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黄万品教授于1982年创作的混声合唱作品《羌族锅庄舞曲》,明显采用了羌族萨朗主题舞蹈音调以及羌族民歌等素材,再辅之以羌语唱词以及通过声部音色的搭配、织体安排、结构布局、力度与速度对比等方式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教授于1999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羌山风情》取材于羌族民歌《南坎索》和羌族民间歌舞音乐《逗、逗、逗》。作品第一部分表现了羌山的美好风景,第二部分表现了羌族民间祭祀活动和民间节日舞蹈热烈场景。他的管弦乐《大凉山随想》《康巴音诗》等也具有鲜明的藏羌彝风格特点。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教授于1988年创作的交响诗《凉山音画》巧妙运用彝族音乐元素表现特色鲜明的本土音乐,彝族风格浓郁的优美旋律随多声部交响化的衍展,使人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彝族青年男女刚劲与柔美的舞蹈、夜色中熊熊燃烧的篝火、古老彝家山寨热闹的“达体舞”场景等等。他的琵琶独奏曲《彝族酒歌》、钢琴独奏曲《峨眉晚钟》《金顶佛光》、管弦乐套曲《乡音乡情》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四川风情,抒发了对四川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原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作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名筑教授的小提琴与乐队《川江魂》创作于1991年(1995年修改定稿),该作品用四川内江民歌和川剧音乐元素设计了一个带大、小调色彩的人工七声音阶作为全曲的基础音调。为了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在A 部出现的四川民歌风格主题与川江船夫号子“四平腔数板”有密切联系,主题结构也采用民歌中的“二句半”结构。他的管乐合奏曲《川剧杂吹》、无伴奏合唱《云朵上的山寨》、室内乐《弦韵两首》、民族管弦乐曲《卡斯塔温》、短笛五重奏《四川清音》等也使用了四川音乐元素。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杨晓忠教授于2009年创作的萨克斯管四重奏《移动的背景》,是为纪念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该作品的创作构思来源于作曲家多年前去四川采风,被羌族民间乐器羌笛特别的音质所吸引,乐曲中采用羌族《羌笛曲》哭诉、哀怨的音调隐喻“5·12”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的《花夜》(为长笛、小提琴和中提琴而作)采用了四川羌族婚礼习俗音乐素材表现新娘出嫁前又喜又悲的情景;古筝独奏《蜀锦图》采用蜀地民俗清音、花灯、宫廷舞乐等多重音阶调式,描绘蜀水、蜀舞和仕女,展现出一幅幅蜀中情景和情韵的画面。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郭元教授于2009年创作的《品》(为管乐队而作),从川剧高腔音乐“帮、打、唱”中获取灵感,在川剧乐器编制、锣鼓曲牌元素等方面作了抽象化的处理和应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