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由于这种游戏很像在桌上打网球,故有人称其为“桌上网球”(table tennis)。1890年,英格兰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将美国人发明的赛璐珞空心球带回英国使用,由于赛璐珞空心球触拍、触桌时发出“乒”“乓”的声音,又称这项运动为乒乓球。1902年,英国人库特(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1904年,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上海。1905—1910年,乒乓球运动又传至中欧的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之后,乒乓球运动又逐渐扩展到北非的埃及等地。
20世纪20年代后,在蒙塔古等人的推动下,1926年成立了乒乓球(table tennis)协会并作了商业注册。自此,乒乓球(table tennis)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我国所称的“乒乓球”是从声音上得名的。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乒乓球从游戏到竞技体育项目,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6—1951年)欧洲国家主导世界乒坛。
1926—1951年,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发展得较快,这一时期的主要打法是削球,其指导思想是尽量让对方失误。由于比赛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多次出现“马拉松”式的乒乓球比赛。第11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球台增长,球网降低,球改为硬球,规定比赛时间(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变革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减少了比赛时间,开辟了新技术的发展道路。不仅削攻结合的打法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选手。
第二阶段(1951—1959年)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日本乒协在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就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和女双4项冠军。虽然日本队只有三男二女运动员参加,但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的打法连续击败了许多欧洲削球名将,使世界乒坛大为震动。这一时期共举行了7届世乒赛(第19~25届),产生了49个冠军,日本队夺走24个。从此,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优势开始由欧洲的削球转到了亚洲的攻球。
第三阶段(1959—1969年)中国队崛起,东亚雄踞乒坛。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运动员容国团以快攻打法获得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具有“快、准、狠、变”独特风格的中国近台快攻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29、30届世乒赛,中国队没有参加,冠军大部分都被日本所夺,朝鲜队也参与了冠军的争夺。在第29届世乒赛上,朝鲜男队连续打败欧洲强队,夺得团体亚军,女队也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第四阶段(1969—1979年)欧洲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20世纪7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球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球的两种新打法,从而走上了复兴之路。在第33届世乒赛上,男单决赛是在欧洲选手之间进行的。中国队在第33和34届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在第35届世乒赛上,匈牙利队夺回了失去27年的斯韦思林杯,而南斯拉夫男队在25年后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第五阶段(1979—1989年)中国攀上世界高峰,“中国打世界”格局形成。
1981年,中国队在第36届世乒赛上囊括了7项冠军及5个单项亚军,创造了世界乒坛有史以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纪录。此后的三届世乒赛,中国队均取得6项冠军。“中国打世界”的局面开始形成。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中国队进入低谷,男队不仅丢了团体冠军,连男单和男双的桂冠也被别国所夺。
第六阶段(1989至今)中国队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世界打中国”格局形成。
自乒乓球项目从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来,欧洲乒坛职业化迅速发展,加上大批前中国国手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在第41、42届世乒赛上,欧洲运动员连续获得了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的冠军。中国女队痛失第41届团体冠军,第42届女子单打只有一人进入半决赛,这是中国女队14年来第一次在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决赛。
在1995年的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再次囊括7项冠军,又一次从低谷中奋起,重攀世界高峰。在第44、45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都夺得6项冠军,在第26、27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又连续两次获得“大满贯”。在21世纪开始后的第46、47、48、49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除47届丢了男子单打冠军,再一次囊括了所有金牌,创造了世纪辉煌。
自20世纪末开始,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0年10月,乒乓球由直径38毫米、重量2.5克,改为40毫米、2.7克;2001年9月,乒乓球比赛由每局21分改为11分制;2002年9月,乒乓球比赛执行无遮挡发球的规定。
2.中国乒乓球运动(www.daowen.com)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英雄气概为中国获得第一个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乒乓球队大胆起用新人,培养新手,积极探索、创新打法,在原有的“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转”字,使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5个要素更紧密地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对付横拍全攻型打法的能力,展现了“乒乓球大国”的技术优势。
在20世纪80年代的5届世乒赛中,国际乒联一共颁发了35个奖杯,而中国男、女队夺得了28个。各国选手都以在乒乓球比赛中任何一项、任何一轮中战胜中国运动员为荣,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打法,形成“世界打中国”的乒坛格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际人才的交流日益频繁,众多前国手、前世界冠军纷纷出国留学并加入“海外兵团”。这样,一方面促进了世界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乒乓球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原先的一整套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和打法被照搬到国外,比赛中失去了秘密武器。再加上在技术、战术打法上缺乏创新,以致在第40届(1989年)世乒赛上男子项目失利,在第41届(1991年)男子团体跌至第七,女团也在决赛中败给了韩国与朝鲜联队,失去了蝉联8届的考比伦杯,使中国乒坛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喊了多年的“狼来了”不幸成为现实。
经过第40、41届世乒赛的失利,中国乒乓球队面对现实、认真总结、狠抓队伍管理,整顿队风,树立信心,加快新人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步伐。终于在第42届(1993年)世乒赛上夺回了女团、女子双打、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四项奖杯,男子团体也获得了亚军,使中国乒乓球队走出了低谷,为中国乒乓球队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技战术和心理基础。
中国乒乓球队经过近四年的艰苦训练、顽强拼搏,在1995年的第43届世乒赛上再次囊括了7项桂冠。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队挟世乒赛之余威,首次在这一举世瞩目的、最重大的体育盛会中囊括了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金牌。在第44届、45届世乒赛上相继取得了6项桂冠。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46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再一次创造奇迹,囊括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4个冠军和世乒赛的7个冠军,第47、48、49、50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除47届丢了男子单打冠军,囊括了其余所有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4项冠军。此后,中国乒乓球队始终站在世界乒坛的顶峰。
中国乒乓球队成立至今,共经历了3个高峰期:1961年第26届世乒赛至1965年第28届世乒赛为第一个高峰期;1981年第36届至1987第39届世乒赛为第二个高峰期;1995年至今为第三个高峰期。
从1926年的第1届世乒赛至2018年的第54届世乒赛,共产生370个冠军,中国获144个(其中第34届世乒赛女双冠军为中国的杨莹和朝鲜的朴英玉,第53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为中国的许昕和韩国的梁夏银),居首位;从1980年至2019年,世界杯乒乓球赛共产生104个冠军,中国获得86个;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至2016年,共产生32个冠军,中国夺得29个冠军。在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三大赛事中,中国男队有56位运动员夺得过冠军奖杯,其中马龙24次夺冠;中国女队有46位运动员夺得冠军,其中王楠24次夺冠,这在世界乒乓球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队在36、43、46、48、49、51届世乒赛上囊获了全部七项冠军,震惊了国际乒坛。充分说明了中国队实力强劲,人才辈出。
3.中国乒乓球运动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贡献
自1952年加入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以来,中国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技术和战术:中国大力开展乒乓球运动,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乒坛在技术与打法创新上共有46项,中国创新27项,占世界乒坛创新总数的58.7%,在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中掌握着主动权。
①近台快攻打法: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以“快、准、狠、变”独特风格的近台快攻打法,战胜了盛行于50年代的日本长抽,把世界乒乓球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日本的长抽和中国的近台快攻虽同为直拍进攻型打法,但长抽站位远台,击球速度慢,而且只有正手一面进攻,反手的技术极弱;而近台快攻站位近台,击球速度快,且正反手技术比较平衡(正手快攻,反手推挡或攻球)。这样,中国的快攻与日本的长抽对阵,就成了两面打一面,近台打远台的局面。很显然,中国的快攻型打法优于日本的长抽型打法。
②高抛发球: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运动员在发球时将球抛起2~3米高,增加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使球发得急、快、转,飞行弧线亦与低抛发球迥然不同,后来成为风靡世界乒坛的一项发球技术。
③直拍横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乒乓球队首先使用了直拍横打技术,由于直拍背面击球不同于直拍反手攻球,有利于拍形的前倾,能充分发挥上臂前伸的力量,同时还能打出不同的旋转,往往使对手防不胜防。
④发球抢攻战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首先采用发球抢攻战术,并在以后的20多年中占得先机。
(2)训练指导思想:乒乓球运动和其他事物一样,内部充满了矛盾,心理与技术、技术与战术、进攻与防守、速度与旋转等等,这一对对的矛盾,谁处理得好,谁技术水平就提高得快。中国乒乓球队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训练工作,是中国乒乓球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3)“海外兵团”: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出国热风靡全国。众多前国手、前世界冠军纷纷出国留学,并加入当地的乒乓球俱乐部,他们不仅学到了国外俱乐部的管理理念,也带去了中国乒乓球的训练方法和一些绝技,这样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的乒乓球运动,提高了乒乓球的技术、战术水平,另一方面这一批运动员也曾多次代表该国参加世界性的比赛,使各国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更加接近了。无疑,这对世界乒坛的发展和深入起到了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近千名乒乓球运动员(包括省、市、地一级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打球。
(4)“小球转动了大球——地球”:在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期间,我国运动员庄则栋向美国运动员科恩赠送了一幅杭州织锦,中美两国运动员之间的这一友好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经中央批准,中国乒乓球队正式邀请美国队来华访问。同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一行15人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们除了与中国球员进行友谊比赛外,还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美国队员,他说:“我们同意青年应该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以求得真理。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经常设法找到和人类大多数的一些共同点,使大多数人获得进步和幸福。”
这个消息迅速轰动了全球,传到美国不到10个小时,尼克松总统就发表声明,宣布了向中国人发放访美签证等五项改善中美关系的新步骤。
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基辛格博士、尼克松总统、田中首相等相继访华,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年后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将先进的乒乓球技术带到美国。“乒乓球一弹过去,就震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大球——地球。”乒乓外交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创举,一只小小的乒乓球,旋转出和平的音符,在冷战世界里播种了一棵绿色的橄榄枝。乒乓外交为世界体坛、人类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