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体育与健康实用教程》-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大学体育与健康实用教程》-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高校体育的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国家规定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目标,但是,高等教育和高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都必须以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提供具体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得以实现。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大学体育与健康实用教程》-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高校体育的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国家规定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目标,但是,高等教育和高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都必须以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提供具体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体育课是考核学生成绩的必有科目。

体育课的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主要给学生传授体育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理论和实践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主要以专门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中教师的理论传授为主;实践课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锻炼手段,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能力,学习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主要有4种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竞赛

(一)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为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圆满实现提供了具体途径。

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均设置了体育课程,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程。”这一法规为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保证,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具有特殊的组织形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形成较强的体育意识,增强自身的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接受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教育,增强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深刻领会体育教育与成才的内在联系,从生存、发展、享受等不同层次的需要上去理解体育给自身和国家、民族带来的好处,学以致用,充分理解体育课程目标与高校体育目标的一致性,把握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良好时机,努力完成体育课程的各项任务,自觉地使体育与运动进入自己的生活,为成才和奉献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1.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理论课是指在教室内讲授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包括3个方面。

(1)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

(2)运动生理、心理、保健和卫生常识

(3)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理论以及规则与裁判法。

实践课是指在运动场、馆,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学习种种运动项目的技术、技巧,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让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目的。

2.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

打破原有体育课程建制,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由原来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逐步过渡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以及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营造生动、活主动的学习氛围。(www.daowen.com)

3.注重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传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文化学习效率,丰富校园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早操

大学生作息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因素。大学生坚持早操,是保持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早操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开展早操,对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场地条件和具体情况,早操可以采取集中做操或分散锻炼的形式。分散锻炼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每天坚持20~30分钟的活动,一般选择散步健身跑、太极拳等锻炼内容,运动量不易过大。

2.课后体育活动

课后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在校大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要保证每周不少于两次,活动方式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内容大多是从事体育比赛活动、健身娱乐性活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活动。

(三)课余体育训练

大学课余运动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并有某项运动专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是高校体育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认真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它一方面肩负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参与校际和国际交往、为校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指导普及、促进高校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的艰巨任务。

我国各高校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都建立了本校师生共同喜爱的传统运动项目的校代表队,不少高校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竞赛应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高校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检阅学校体育工作,而且可以宣传体育,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体育竞赛,吸引学生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活跃课余生活。体育竞赛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体育竞赛能够展现一个学校的风采,提高学校的声誉,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鼓舞和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把各个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推到了本年度的高潮。通过体育竞赛,还能够检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顺利完成高校体育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