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效应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心理效应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强人际交往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并克服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晕轮效应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作用,避免产生偏见。

心理效应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增强人际交往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并克服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会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是那么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首因效应提醒大学生,在与人初次接触时要力争给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短时间内得到他人的信任,为以后的良好沟通奠定基础。作为认识的主体,要尽量减少首因效应对自己的影响,要把第一印象与日后的观察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人,对人做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

延伸阅读

心理实验:首因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把吉姆描写成热情而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内向而冷淡的人。例如,第一段文字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文字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让四组被试者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78%;第二组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只有18%;第三组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第四组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只有3%。实验结果证明了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交往中受到某个人特征影响而对该人的各项特征都给予过高或者过低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光环效应”通俗的说法就是“情人眼中出西施”“一白遮百丑”。也就是说,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严重者甚至可以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会把一切好的品质都赋予他,简直就是一好百好,连他的东西、他的朋友、他的家人,也肯定都错不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处,有如乳酪”,可以用来贴切地形容这种行为。名人效应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因此追星族往往都坚定地捍卫自己喜爱的明星的一切名誉。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晕轮效应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作用,避免产生偏见。

延伸阅读

心理实验:晕轮效应(www.daowen.com)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对象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个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这些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后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3.刻板效应

你是否有以下的判断呢?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精细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明的;女人是温柔的,男人是刚毅的。这就是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人们用印刻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刻板效应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性,在交往中会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如大学生中有人因为自己是北方人而对南方人产生偏见,自己是城市人而对农村人产生偏见等,其结果势必造成同学之间的误解和矛盾,从而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因此,大学生应提醒自己把交往对象看成一个独特的人,在实际交往中去发现、认识和理解对方,以此来弱化刻板印象的干扰。

延伸阅读

心理实验:刻板印象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者看,照片人物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再向两组被试者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者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甲组被试者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了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这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现象。通俗地说就是“以己推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比如,心地善良的人总也不相信有人会加害于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投射心理其实是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定位和揣测。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所以,在交往中关键是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以促进交往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