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仅凭主观想象进行判断推测,只相信自己,总怀疑他人、挑剔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有的人在与朋友交往中容易戴着“灰色眼镜”看人,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这种以邻为壑的心理,会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善意曲解为恶意,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身边的故事
“逗逼”内心也煎熬
高同学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天生性格敏感,母亲性格内向,父亲脾气暴躁。从她父母的口中得知,高同学有很多显贵的亲戚,比如科技专家、成功商人、大学教授等。高同学家在所有的亲戚朋友中条件最差,父亲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回家责骂妈妈和高同学。爸爸、妈妈常年争吵,高同学每次都一个人偷偷躲进房里哭泣,内心无比悲伤和恐惧。高中以后,高同学发现自己很难和周围的朋友亲近,她对别人的言行也变得格外敏感。进入大学后,高同学的内心仍然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她总是无端猜疑别人的用意,还刻意把自己扮成“逗逼”以博得大家欢心。表面上高同学朋友众多,可她的内心却疲惫不堪。她在各种关系中周旋,却无法真正敞开心扉接纳他人,内心备受煎熬。
因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同学在成长中经历了太多的创伤,高同学的内心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她的人际安全感极低,这使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严重的猜疑和防御,从而无法切身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一)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
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缺乏人际信任感,真诚和信任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有效工具。存有猜疑心理的人,以怀疑的眼光排查一切,实际上是根源于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不信任;其次是对交往挫折的过度防卫,如果个体曾经在交往中被他人伤害,就可能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出现一定的猜疑心理,以防自己再次受伤。
(二)如何克服猜疑心理(www.daowen.com)
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主观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如“疑邻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他在失斧后冷静地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在挑柴时掉在了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与邻人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猜疑者由于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当时的猜疑顺理成章。因此,在我们做出判断前,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
积极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相信爱和善意是与人相处的力量。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其他人处理好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就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当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疑惑时,不妨冷静思索,通过恰当的方式与对方沟通,谈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苛责对方。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都是从误解开始的,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这样的理解往往过于主观,从而容易错误地理解别人的真实用意,如果能设身处地地多从别人角度去理解,那么彼此的沟通就会非常融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