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嫉妒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嫉妒心理及调适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三年级,李同学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薛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后妒火中烧,趁李同学不在宿舍之机,将小李同学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李同学的床上。李同学和薛同学从最初亲密无间的闺蜜到形同陌路,令人叹息,罪魁祸首就是嫉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嫉妒心理及调适

嫉妒是因他人的优越地位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俗称“红眼病”。也就是在与人交往时,因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复杂的心态。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嫉妒感,适当的嫉妒是有积极意义的。

身边的故事

闺蜜为何形同陌路

李同学与薛同学是某艺术学院大三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李同学活泼开朗,薛同学性格内向。薛同学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李同学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薛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李同学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便时常以冷眼相对。大学三年级,李同学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薛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后妒火中烧,趁李同学不在宿舍之机,将小李同学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李同学的床上。李同学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薛同学,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被这样对待。

李同学和薛同学从最初亲密无间的闺蜜到形同陌路,令人叹息,罪魁祸首就是嫉妒。嫉妒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的一种情绪,心理成熟度较高的人会让“嫉妒”成为自我成长的动力,从而缩小与他人的距离;而脆弱的人往往把“嫉妒”当成转嫁自己内心不良情绪的“武器”,认为是别人毁了自己的生活

(一)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首先,童年期家庭教育中的过度关注和宠爱,会让个体滋生强烈的占有欲,在与他人比较之后,如果自己占据优势就沾沾自喜,如果自己处于劣势就产生愤怒和攻击;其次,这是一种畸形的攀比心理,渴望被人认可和赞赏,但又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好;最后,这是个体内心深层次的自卑和无力感的影响,个体不能消化和接受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将这种不好的情绪转给他人,认为是别人的成功掩盖了自己的优势。

(二)如何克服嫉妒心理(www.daowen.com)

1.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同时承认嫉妒的积极意义

嫉妒是社会生活中的强腐蚀剂,它腐蚀人的品德,损害人的事业和形象,也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但是产生嫉妒也说明大学生看到了他人的优点,也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大学生要积极充实自己,走出狭隘的“小我”圈子,做个豁达进取的人。

2.正确评价自己,纠正自己的内心偏差

嫉妒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只有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很好地接纳别人的进步和成长,不要将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画等号。我们既要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不因别人的成功而沮丧。

3.学会转移,善于进行自我情绪宣泄

将嫉妒的消极心理转为竞争的积极心理,即将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状态,从而获得新的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化消极的嫉妒心为积极的进取心,力求赶上对方,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开放、自由、乐观的心态,让包容的人格魅力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