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满足

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满足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第三层,在马斯洛看来,当人们不再有温饱、安全之忧后,就会努力去寻求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

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满足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曾提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所有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起。从个体生命的原初开始,每个人都在体验着各式各样的关系,如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与老师的师生关系,与爱人的恋爱关系,与领导、同事的职场关系等。每一类关系的失调,都可能引发个体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上的困扰,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因此,培养个体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悦纳自己,也能更好地宽容和接纳他人。

1.人际交往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个体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第三层,在马斯洛看来,当人们不再有温饱、安全之忧后,就会努力去寻求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此时,人会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关心,也需要能够去爱护他人,渴望与他人交流,期望能够被他人接受,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以便能够归属于某一个团体。可见,交往是人永恒的基本需求。

延伸阅读

社会交往剥夺实验

长期与社会隔离,即所谓“关系剥夺”或“社会交往剥夺”会让人丧失很多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曾做过一个“人际剥夺”的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高薪招募应聘者到他创设的一个小房间里去居住,房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凳,此外别无他物。三餐由人送至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拿到食物。此人住进这个房间后即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电话,不准写信,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当然更找不到人聊天,每天只供应饮食等必需品。先后有5个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小时,3个人待了2天,只有一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实验结果表明:人际交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需要,没有人能离开与别人的交往与互动,就像人需要吃饭、睡觉一样。

2.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社会化程度(www.daowen.com)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一无所知到能思考、具有一定行为能力,并成为掌握一定社会生活准则的人的过程。简而言之,社会化就是把人从纯粹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的,行为和思想的形成发展、社会信息的获得都不可能离开人际交往。社会化程度高的人往往清楚自己担任的多重角色,比如,你在家的时候是全家的中心,如果你离开家庭到大学后还认为其他人都应该以你为中心,处处要让着你,这就是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一个表现。个体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的。个体通过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逐渐发展和完善个性,通过不断的社会化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阶段是我们逐渐走向成熟、独立,进行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3.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取知识、认识自我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歌德曾说,“人只有在人群之中才能认识自己”。人是以他人为镜,并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离开了交往的对象或可供比较的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同时,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其处世、为人、思想、言行总要反映到别人的头脑中,形成别人对自己的各种看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和议论,这对于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是有好处的。此外,人际交往范围越大、接触的人越多,也就越能了解更多人的品行,这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头脑,避免简单化,克服片面性,人生的许多经验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4.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人作为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大学期间是心理需要最多、心理矛盾冲突最剧烈的时期之一。人际交往可以为我们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他人的尊重、信任、关心与认可,以及真诚的友谊和爱情,可以减少和消除我们的孤独感。在需要的时候有人陪伴、倾听、帮助和安慰,这可以给我们精神支持;在我们遇到挫折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滋养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