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必修课,会使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有效识别一般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能够尽早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寻求心理帮助,有的大学生还可以在自助的同时助人。事实也证明,凡是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其心理问题往往更容易被发现,从而及时地得到指导和疏通,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早期就得到解决和干预,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体验教育
实践体验教育是指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专家讲座、心理测量、心理剧、团体辅导、主题活动、沙龙讨论等,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理论学习到心理体验实践的转换,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3.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了手机和电脑。学校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和手机载体的功能,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方法与途径,做好积极的心理干预,建立有效的学校三级心理保健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所谓三级心理保健体系,一级是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定期培训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普及心理保健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二级为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心理工作,他们可以在工作中发现或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及时推荐一些大学生去做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三级为大学生同辈互助体系,即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由大学生互助解决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等问题。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
2.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并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www.daowen.com)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你是如何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什么期待?
推荐资源1.书籍:《幸福的方法》
本书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幸福课讲师,其幸福课视频在各大公开课的网站上点击率长期排名首位。作者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不幸福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深刻理解什么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地投入生活,如此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
2.电影:《心灵捕手》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兰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