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与应用心灵之约

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与应用心灵之约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借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等人的研究结果,我们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八个指标:郭念锋心理健康十条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小云无法理解,心里非常难受,因为她觉得她是一片好心为大家。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与应用心灵之约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生活

马斯洛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浙江大学教授马建青在其主编的《心理卫生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综上所述,借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等人的研究结果,我们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八个指标:

郭念锋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制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案例分析

不被理解的小云

小云是一位经历过高考挫折的大一女生。进入大学后,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开始,却发现事与愿违。在宿舍,她要求室友跟她同步学习、按时作息,如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课余时间要去校图书馆自习,努力争取在大三结束的时候能够升上本科院校读书;在班级,她认为自己是班长,同学们应该服从自己的管理,听从自己的安排,一旦室友和同学做不到,她就开始教育对方。当然她自己是说到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可是时间不长,室友们不理她了,班级其他同学对她也是阳奉阴违,班级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小云无法理解,心里非常难受,因为她觉得她是一片好心为大家。小云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同学们在排斥自己,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因而逃避与同学接触,不与同学说话,远离同学,甚至会一整天不说话。

思考与讨论

1.小云与室友闹僵的原因是什么?班级其他同学又为什么对她阳奉阴违?

2.小云的应对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3.她怎么做才可以缓解与同学的关系?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成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能把从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和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自暴自弃的王同学

身边的故事

王同学高考之前,大家都认为他至少可以考上“211”类的大学。由于高考的失利,他只能来到一所高职院校就读一个他并不喜欢的专业。当时王同学已经想好,到学校后努力学习,争取专升本,再考研究生,上一个心仪的专业。来到学校后,他觉得同学们很差劲,素质很低,因此瞧不起他们,与他们经常有冲突;另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一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学校环境很不好……总之,一切都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于是他开始玩电脑游戏,渐渐地完全放弃了学习,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对于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们能适当地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惧,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

课堂练习

无辜的猫与坏情绪的传染

某天老板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她给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狠狠给了它一脚;那只倒霉的猫被踢了一脚后,委屈地跑到外面大街上,不料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结果撞上了旁边的一棵树。

分析与提示

思考与讨论

1.你在上面的材料中看到什么东西在传递?又是如何传递的?

2.我们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传递?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都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自测表

课堂练习

对下列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从结果可大致看出你的心理健康情况。

1.每当考试或提问时,会紧张和出汗。

2.看见不熟悉的人会手足无措。

3.心理紧张时,头脑会不清楚。

4.常因处境艰难而沮丧气馁。

5.身体经常会发抖。

6.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7.别人做错了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www.daowen.com)

8.经常做噩梦。

9.经常有恐怖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10.经常会发生胆怯和害怕。

11.经常觉得有人想对自己不利。

12.常常稍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

13.当被人批评时就会暴跳如雷。

14.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15.做任何事都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16.脾气暴躁焦急。

17.一点也不能宽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

18.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爱挑剔的人。

19.总是被别人误解。

20.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21.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22.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

23.有些奇怪的念头老是浮现在脑海,自己虽知其无聊,却又无法摆脱。

24.尽管四周的人在快乐地取闹,自己却觉得孤独。

25.常常自言自语或独自发笑。

26.总觉得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缺少爱。

27.情绪极其不稳定,很善变。

28.常有生不如死的想法或感觉。

29.半夜里听到声响经常难以入睡。

30.感情很容易冲动。

评分规则: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总分1~5分:可算一般正常人。

总分6~15分:说明你的精神有些疲倦了,最好能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让神经得到松弛。

总分16~30分:你的心理极其不健康,有必要请精神医生或心理咨询专家给予指导或诊治。

延伸阅读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等人在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谎”,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一些人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期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因此人们又将“罗森塔尔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运用:

(1)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而非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的水平会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2)心理健康状态是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因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状态是相对的、可逆的。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相对性,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年龄、文化传统等因素均有关系,与个人的成长年龄也紧密相连。如果我们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学会及时自我调整或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也会很快消解烦恼,恢复愉快的心情

案例分析

小雨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何在?

当一个四五岁的女孩拽着妈妈的衣服,小心翼翼地躲在妈妈后面走路时,我们会怎么看呢?当有人告诉你这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时,我们又会怎么看呢?大二女生小雨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同学,还是学院的学生会干部。有一天她突然不来上学了,班主任老师经多次联系了解到她要求退学,并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办理手续。学院的领导带着她们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见小雨拽着妈妈的衣服,眼神四下张望,小心谨慎地走了进来。妈妈坐下来后,小雨紧紧地靠着妈妈坐了下来。原来在小雨上大学之前,她的父母就一直关系紧张,甚至要离婚,可是父母会在她面前装得很和谐,因为不想让她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于是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小雨也装作不知道父母之间有矛盾。当小雨考上大学后,父母就把离婚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小雨非常担心父母离异,但她发现当她生病或学习上有问题时,父母就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不闹离婚了。于是为了不让父母离婚,她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来学校上课,直到大二,出现了目前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