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民办教师分别隶属于体制内外两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因利益分配机制相异而导致利益主体分享的利益“量”和“质”存在差异,这在政策设计上已体现出明显的偏“公”思维。
P 县职能部门面临稀缺的资源,经过“理性”思考后按“图”索骥,机械僵化地配置资源,使资源分配严重失衡,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如网络研修项目,很多公办幼儿教师不欢迎这种学习方式,老年教师因年龄原因选择放弃,中青年教师存在家庭、事业等诸多矛盾,加之这种方式存在先天的缺陷:在线学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情感交流不足,因而吸引力不强,大多教师学习处于应付状态,造成资源大量闲置。
另外,一些宝贵的外出学习机会,因培训时间、内容等与一些公办幼儿教师的内在需求存在差异,加之至今体制内没有一套科学的退出机制,因而外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不足,致使一些公办幼儿教师心不在焉,造成一定程度的隐形“浪费”,资源使用效率不高。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1] 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谆谆告诫,至今我们一些政策运行者置若罔闻,大量闲置的网络研修资源为何不可以在征求民办幼儿教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后,按一定比例分配呢?外出学习机会十分宝贵,一些公办幼儿教师根本不珍惜,造成一定程度的隐形“浪费”,为何不可以尝试将一定比例的指标分配给办园质量较好的民办幼儿教师呢?(www.daowen.com)
当今,已纳入普惠行列的民办幼儿园也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其“利益表达结构”、内部报酬结构已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是民办幼儿教师纳入“国培计划”,他们可享受免费培训或部分免费培训,这是对他们提供普惠产品的承诺和利益损害的一种补偿,也是对他们合理诉求的满足。
无论是网络研修还是其他学习形式都属于公共学前教育资源,政策运行者应有大教育观和教育情怀,应对辖区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做出统筹规划,在优先满足体制内所需资源后,适度调整资源分配方案,适度增加民办幼儿教师培训资源比例,即在运行的刚性与柔性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让县域内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内部结构基本保持均衡,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