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P县教育变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研究

P县教育变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研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后,县教育局拨专款以扶持初级小学发展。[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县政府对当时的教育进行整顿,将中心国民学校改为完全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县人民政府对旧社会的一些教育机构进行整治,将原有的民办抗建中学、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并入P 县立中学,高中6个班,学生150人;初中12个班,学生382人,教师35人。

P县教育变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研究

P 县历来有兴学重教的传统,兴学以教化民众、开启民智,重教以知书达理、修身养性、追求善德。早在清代就设有县学:“P旧设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雍正二年(1724)裁训导员,拔管 L 县学。县学额取 8 名,廪生 20名,增生 20名,2年一贡,武童岁试额8名。”[13] 书院是唐末诞生的一种集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民间教育机构,1575年邑令李建中开始创办书院,后来于1628年、1801年又有人创办书院,至1899年,P县书院已达16所。1896年冬,该县义学已达25所。1935年该县私塾106所,其中改良66所;私塾招收学生2 978人,其中改良私塾学生1 920人;塾师118人,其中合格教师6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私塾全被改造为公、民办小学。[14]

1931年P县开始创办幼稚园,1935年在园幼儿76人,其中男幼24人,1945年PL镇、XS乡相继创办幼稚园。1949年全县仅有公立幼儿园1所,学生30人,教师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县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各地均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办幼儿园,为了让农妇安心从事农业生产,1956年,农村开办各类幼儿园36所,42个班,教养员44人,在园幼儿1 485人。1958年,受极左政策影响,全县公、民办幼儿园达1576所,在园幼儿45 491人,教职工1 662人[15]。因受当时环境的影响,P县一时诞生了诸多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后来都进行了整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P县学前教育走上了正轨,1985年全县幼儿园已达667所,在园幼儿20 311人,入园率86.5%,教职工857人。[16]

1904年P县开始创办高等小学堂,1905年正式招生,学生60人,实行资助政策。1911年,该县已有高等小学堂5所、初等小学堂1所。1912年开始改高等小学堂为高等小学校。1921年后,县教育局拨专款以扶持初级小学发展。正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1930年全县初级小学已发展为195所。1935年执行教育部《短期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大纲》,逐渐创办一年制小学,1936年短期小学已达40所。[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县政府对当时的教育进行整顿,将中心国民学校改为完全小学。为了尽快尽量满足广大民众求学的愿望,1952年县政府将民办小学全部改为公办小学。1958年,因当时环境的影响,各类学校增至1 276所,其中民办小学770所,学生136 230人。[18] 20世纪60年代初,鉴于当时过于理想的办学行为,优化教育结构,压缩招生规模。1963年,为了落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迅速创办了大批就学方式灵活的耕读小学。1965年,全县耕读小学830个班,学生14 391人,毕业仅62人[19],办学条件差、就学时间灵活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1969年,为了响应上级指示,县“革委”将MF、XY、SJ等一些公办小学的办学权下移到当地大队,教师身份变为农民,报酬即工分,最后与农民一起分享粮食,后来遭遇抵制而未全面推开,1973年又恢复政府办学。至1976年,各类公、民办小学935所,学生185 863所,入学率98.11%[20],因办学条件太差,办学质量堪忧。

20世纪70年代末,P县积极贯彻“恢复、调整、充实、提高”的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确立“稳定、控制发展初中,普及小学”的办学思路,该年小学净增120个班,入学率达98.5%。[21]1985年,全县公、民办小学859所,学生170 410人,教职工6 147人。[22]

P县1924年开始在WC宫创办县办初级中学(今P 县高级中学校),当年秋季考试招生,只招一个班,仅限于男生。1930年在H X书院基础上创办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35年该校并入县立初级中学,改称女生部。1944年该校女生部改称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每年仅招一个班。1939年秋,本县以LZH、LSX等为代表的15位进步人士在城东LW庙、ZT宫创办民办抗建中学,收生仅两个班。1940年秋,以 YZY、YTQ 等为代表的本县人士自筹资费创办了县立初级中学PL分校;1944年,省政府批准将该分校改为P县第二初级中学(今 PL 中学),1948年开始招收女生,仅仅招收一个班,人数控制为40~50人。1944年,县开始创办高级中学,每年仅招收一个班,这种招生规模、管理模式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县人民政府对旧社会的一些教育机构进行整治,将原有的民办抗建中学、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并入P 县立中学,高中6个班,学生150人;初中12个班,学生382人,教师35人。[23]同年秋,P N初级农职中学并入RL初级中学,RL初级中学迁入原P N初级农职中学校址办学,至此全县中学4所,33个教学班,学生1051人,教职工62人。1956年,根据当时教育部的办学精神,分别将PX县中学、PL初中、CG初中统一命名为S省PX中学、S省PX第一初级中学校、S省PX第二初级中学校、S省PX第三初级中学校,随后将四所初级中学分别命制为S省PX第四初级中学校、S省PX第五初级中学校、S省PX第六初级中学校、S省PX第七初级中学校。1959年,PX第一初级中学校被省政府批准为高级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随后RL初级中学也相应开始招收少数高中生,WJ、DS、LS、MY四个公社也开始成立初级中学,CG、PL各自建有民中1所。至1960年,全县中学达415所,学生9 305人。[24](www.daowen.com)

1961—1962年,对当时的中学办学情况进行整顿,清退超龄学生(初中15周岁、民中17周岁以上);裁减教师220人,其中民中教师212人;停办初中或高中,停办WJ、MY初中,RL初中停招高中学生;变革办学主体,DS、XS、HB三个公社的初中全部改为民中,后来又恢复公立中学。70年代初,一些小学办初中班144个,HB、XS等6所初中又开始办高中班,1973—1975年,先后恢复WJ、MY初中,新建MF、JX、JF3所初中。WJ、MF、JX、JF、MY5所初中又纷纷开始举办高中班。[25]当时的教育政策经常变化,时办时停,既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也影响学生、教师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1985年,全县单设初级中学 39 所,小学(含村小学)举办初中班 78个,高级中学 5 所,招收高中学生的初级中学 3 所,学生数为 1950年学生数的 11倍。[26]

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935年,ST、PX、ZJ三县联合举办SP中联立XS小学,该小学附设普通农业科职业班。1938年,省政府批准将原SP中联立XS小学改为民办XS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943年又将民办XS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改为民办XS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该校一直到1949年才停办。

1939年在县城东街FZ庙创立县立城区棉织学校,翌年因实习工厂倒闭而并入县DXJ小学附属棉织班,1941年该小学改为县立初级中学附设棉织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农业,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举办农业初级学校。1958年,全县半耕半读学校多达97所,后来调整为49所,学生3 514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缓解众多考生高考压力,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首先将MY初级中学改为职业高中,在HB、SF初级中学,CC镇民办初中内增设职业高中班,开设农学、水果、蚕桑、畜牧建筑财会等专业。1985年,全县职业高中班21个,学生1 151人,毕业生52人,教职工70人。[27]

今天,P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正带领全县人民实现本县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巩固基础教育成果,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步伐,夯实义务教育基础,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