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效果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效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阶段是性格的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1.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了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委屈难过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2.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比如,在一场班级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外在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3.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www.daowen.com)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的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家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为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