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明白教学方法对教学收效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切入点就是教学方法。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训练,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其实,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学的直接表现形式,决定教学方法的是教学理念,只有教师摒弃原来守旧的教学理念,接纳现代的教学理念,才能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已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体育教师还是沿用以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为核心,以课本为基础的一言堂式教学法,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摆在了被动知识接收者的位置上,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假设不改变这种教学方法,那么体育教学方法就不可能脱胎换骨,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可能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具备社会需要的优秀素质。但是,毕竟原有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体育教师的心中,所以想要改革教学方法一点也不容易;可这是教育进步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
(一)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
1.改变教学理念
理念是人所有行为的指引,由此可见理念的重要性。教学理念也是一样,其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改变体育教学方法理念,来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挣脱原有教学理念的枷锁。在强化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理念之后,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由过去的那种以教师、课本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改变成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把过去那种以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改变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2.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学生则依照教师的指引理解与消化知识。换句话说,成功的教学方法必须能够完美地协调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必须接受教师的安排,按照教师布置的方式学习与思考。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但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加被动拘束,为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设下障碍,从而降低教学收效。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他们平等的交流与探讨时,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潜能。这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处在对等的位置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改善教学收效。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通过学习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社会发展虽然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富足的生活,但同时也让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今天的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过硬的创新型人才,因为他们不但能够胜任日常的工作,还能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还有可能通过创新完善现有的工作流程以及方法。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当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会有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情况,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重视学生们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导致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要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僵化刻板的教学方法,从过去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将枯燥的课堂转变为快乐的课堂,构建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教学情境。体育教师需要积极采取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带着目的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4.吸收原有教学方法的精华
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通过教学实践以及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必定有其精华的部分。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绝不代表将它们都一并否定了,相反的,还要吸收这些教学方法中的精华。每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法中的一部分会被淘汰,再有新的内容加进来,然后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可是,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体育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不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注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应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微调,让其与教学的终极目标完全贴合,从而提升教学收效。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营造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吸取原有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寻求改革自身教学方法的途径。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满足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全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开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有许多体育教师都在探索新《标准》发展思路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也会有一些人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理解上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标准》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大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不流于形式
《标准》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融入了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例如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安全、营养、保健等,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新课程结构。(www.daowen.com)
《标准》的正确实施就是要真正关注学生健康、锻炼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始终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目前,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比较严重,体育也不例外,学校体育大部分还以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体育为主。
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时量,甚至牺牲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占为他用,致使满足不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需求。还有的学生为了考取高级学校,明知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行,还要刻苦练习,严重摧残了自己的身心。学校体育教学不单单是通过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气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2.打破旧的体育教学方法模式,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模式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榨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着重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侧重于运动技术,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心理、社会适应、学生的创新、不同需求、个别学生的身体体能等诸多方面。
在学生的体育考核中不能做到区别对待,比如个体差异、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且容易造成差生的心理波动,如抑郁、自卑、害怕、沮丧,甚至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同学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标准》的实施对教学做了很多具体的说明,把学生健康发展放在了首位,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营造一个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的体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突出创新教学,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尝试学习。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收集综合社会信息、体育信息,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发扬民主,鼓励大胆创新,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提高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另外,还要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研究。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除了身体素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进步的速度等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可以采用体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教师观察、测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综合方法来评定。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学习的潜能,做到师生互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是在教学的过程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中,不要过于统一标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要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鼓励自主学习和尝试创新学习,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前进,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使其增强自信。例如,在课上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活动,并且教师要积极地全面参与,与学生互动,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
4.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利用各种因素、手段,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结合教学改革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符合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新大纲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各占50%,其中选修课程分为限选和任选两个部分。再说一下选修课程,选修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应根据确定的体育教学方法内容、本校情况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用。在教学计划中还要注重某单个项目的层次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要发挥最大的能量,注重人力、设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及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设施资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要与领导多沟通,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配齐体育器材,并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重中之重
体育活动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并且《标准》把这两个方面都作为了重点来提。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专门的情景,采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在注重学生心理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且会运用。在社会适应方面,包括合作、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等。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些能力的迁移,把这些运用到生活、学习之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