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策略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策略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深入认识与理解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与目标,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配备一支高水平、高能力、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等,才能有效促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朝着多元化、快乐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价值。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深入理解和认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要想真正理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价值,不仅要科学地认知其浅层含义,而且还要明确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社会职业性体育俱乐部之间的不同。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拓展和深化,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提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调动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加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以及深入理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紧密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情况,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精髓是完全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根据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价值,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框架的设计如图6-1所示。

图6-1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由图6-1可以看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组成,体育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配合,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课外体育活动又促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得到了深化和提升,建立起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相互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学课外活动中练、体育竞赛中赛,形成了以学促练、以练促赛、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根本理念,完善合理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是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深入改革的重要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机构体系,优化体育教学的管理体系,确保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如设置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以及督查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同时,还要明确体育俱乐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经费明细表,实施责任制等。另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机构还应对各个单项俱乐部予以积极的援助、协调与指导,负责其设立、调整、经费筹集、器材设备配置等诸多事项[8]。一般而言,体育俱乐部是高校独立设置的,与社会上的体育俱乐部并不挂钩,专门负责培育业余的体育裁判员、管理者与辅导员,将体育娱乐、体育保健等融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需要结合学校的现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并逐渐确定较为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不断增设新项目,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卫生、体育保健、体育救助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

(三)促进体育俱乐部建设目标的多元化(www.daowen.com)

在新时代高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在于不断明确自身的建设目标,依托多样化的体育俱乐部形式,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发展。尤其要在满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建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体育俱乐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建设需要明确三点内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意识与习惯;二是巩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三是坚持体育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只有牢固树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目标导向,不断丰富目标的多元化实施路径,切实做到以落实建设目标为根本抓手,才能全方位地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多元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构建合理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考评体系

科学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考评体系不仅是保障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而且还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传统的体育考核办法是以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为主,强调的是定量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9]。这就需要高校突破传统考核模式的束缚,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有机结合,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有效考评,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情况、基础水平和进步状况予以综合考虑,将考评的全面性与公平性特征全方位展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科学考评,通过采取体育教师技能比赛、教师之间互评、学生打分、督导听课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指导情况进行考评和监督,不断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五)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参加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本质上属于主动性的学习,而教师则在体育俱乐部充当组织者、答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就对教师的体育知识储备、体育实践技能、技战术水平、体育文化常识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高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高质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进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体育教师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座谈会、体育比赛、体育观摩等活动,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而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适应学生的身体特征、个性发展、心理素质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实施体育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深入认识与理解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与目标,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配备一支高水平、高能力、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等,才能有效促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朝着多元化、快乐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