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的成果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的成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素质教育是由中小学教育界提出来的,对此应表示认同。第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素质与素质教育所做的边缘性探讨。第二阶段是“素质教育”的明确提出及对其进行的直接探讨。这些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依据。所以,明确考证素质教育最初的出处与提出时间,其实并无多大的必要性。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注重发展,促进内化。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观的变革,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的成果

最初,素质教育是由中小学教育界提出来的,对此应表示认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提出又可以分为两个明确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素质与素质教育所做的边缘性探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国际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针对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认识到了单纯强调“加强双基”的不足,对此提出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思想。为了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有些研究已经提出了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及其教育培养的思想。不过,总体来说,此时的“素质”概念还没有明确。“素质”一词的广泛与频繁使用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界关于“素质”问题的探讨。在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多项法规文献中,都提到了素质问题。在研究界关于“素质”“民族素质”和“国民素质”的探讨日益增多的同时,教育实践界也推出了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整体改革实验。总的来说,主要是在强调智能培养的背景中,引出了“提高素质”的思想,初步提出了素质概念。

第二阶段是“素质教育”的明确提出及对其进行的直接探讨。对于“素质教育”概念的最初提出者与提出场所,现在尚无一致的说法,不过可以基本肯定的是,《上海教育(中小学版)》1988年第1期发表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是较早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素质教育”的文章。1990年以后,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就层出不穷了。1993年通过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此后,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明确提出了各级学校教育都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些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依据。在这一阶段,理论界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的探讨和实践界关于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的探索与试验都在日趋深化。

应该指出,素质教育源于教育实践,其内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中日趋丰富和完善。严格地说,今天的素质教育与最初提出之时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已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明确考证素质教育最初的出处与提出时间,其实并无多大的必要性。我们追溯素质的提出过程,主要是为了把握提出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以及它在揭示教育变革的新方向上的意义。(www.daowen.com)

20世纪90年代初,中小学素质教育刚提出不久,大学教育界就有人引入了“素质”概念并试图建立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此后,在大学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大学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较早对大学素质教育进行明确而系统的论述,应追溯到文辅相教授在《教育研究》1994年第11期发表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思考》和在《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发表的《论大学素质教育》。这两篇论文明确指出:提出大学“素质教育”,正是力图在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导向上来一个大的转变,即在一定范围内将现有的专业教育目标转变为“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注重发展,促进内化。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观的变革,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此后,国内大学教育理论界开始兴起了关于大学素质教育的论争。一些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如潘懋元、顾明远等)纷纷在重大学术会议及学术论文中讨论提出大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肯定大学素质教育的提法的内在合理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决策界: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中,多项有关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被列为立项课题,其中一部分被列为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的重点课题。

在素质教育由政策的强力推动而成为中国教育的既成现实之后,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反思: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提出大学素质教育?这是一个似乎已有明确答案而实际上并未得到透彻阐释的问题。虽然学者们都承认,提出素质教育,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对于何以必然,却始终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