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来教育技术:智能化生态资源

未来教育技术:智能化生态资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智能化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仿真、方法仿真、教学动作仿真。就以上系列问题笔者率团队进行了技术实现方法科学研究和资源智能化的研究,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在本书的智能部分进行了陈述。教育资源分成两个阶段形成,同样它的智能化也是分成两个阶段,但从整体上又是一个完整的智能过程。课程资源被教师智能化,智能化的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它的仿真程度是否能够和

未来教育技术:智能化生态资源

教学资源的形成,体现了教师和学科之间融合思想,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体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有效耦合,体现了教师教学心理应用、知识融通等多方面的智慧,实现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组合。教育智能化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仿真、方法仿真、教学动作仿真。那么计算机仿真效果如何呢?能不能将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心理等多个因素融合起来呢?用什么样的方法仿真呢,它的技术难点在哪里?除智能技术以外还有哪些技术需要考虑呢?在应用层面整体设计上可不可以根据现实问题直接形成课程,而且是一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呢?就以上系列问题笔者率团队进行了技术实现方法科学研究和资源智能化的研究,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在本书的智能部分进行了陈述。

任何一个智能都会遇到以下问题,即谁是智能对象,谁被智能,智能效果如何评价,智能的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手段智能,智能体与人的智慧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像教育资源这样与教育智慧非常接近的问题,我们应该回溯到资源自身、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我们要让资源适合各种专业分类,适合理工管文的专业特质,适合资源媒体的变化,适应各种教学策略、干预对其的影响,不依赖于教师信息化素养,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自己维护内容、自动升华内容、自动淘汰不合适的资源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内容承载架构,可以进行相应教学授课资源的其他辅助资源的生成,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出现,既独立于技术的教学设计,又充分利用技术直接或者间接给教学资源带来受益点。

教育资源分成两个阶段形成,同样它的智能化也是分成两个阶段,但从整体上又是一个完整的智能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教师与资源发生的关系,即教师思想、教学内容通过知识框架的承载以及技术媒体融合实现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资源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核心是如何获取教师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心理设计方法,如何对以上内容进行分类,如何将教师思想和方法进行知识脉络式的记载,这是很关键的问题。而目前的教师思想和内容获取必须依托语义分析和手工参与来完成,思想等方面的记载只能通过知识图谱的形式完成,知识图谱的形成是从人为制作到程序制作自动化的过程。

从教师和资源的关系来看,资源需要一个承载知识内容的框架,框架将教师授课内容按照知识的细节、讲课风格、授课策略、叙事类型、引用的案例类型等进行存储。这就涉及了资源框架和资源内容获取的两个问题,即在智能资源设计当中也应该将框架设计和内容设计相应地分离。

那么第一步就是如何去搭建和定义框架,使其能够达到知识的承载符合课程灵活多变的要求,符合各种内容的组合、各种媒体的组合、课程设计编导的组合。

如果我们能达到资源框架的灵活性,就能够自我形成教学资源课程,就能够自己去对有问题的资源进行修正,就能够自己根据一定时间去网上搜索和进一步提升更换课程资源。而这正是我们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即将教师从繁重的技术劳动、资源后期维护、资源修正中解脱出来,将教师的关注度转移到教学策略的调整上、资源框架不同问题上,让教师更加关注资源框架与知识表述的关系、与资源媒体策略的关系、与资源案例的配套关系、与授课策略的控制等关系上,让教师不要陷入非常基础繁杂的工作中,而是去从事高层次的课程框架和布局工作。(www.daowen.com)

讲课中对问题的描述和叙事方式是框架设计的重要元素。这种框架元素的描述包括:如何抛出问题,如何展现问题,如何进行分析解释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系列的动作,而这种系列动作排列序列的不一致,直接决定了课程框架的性质和讲课方式。我们有可能先把问题抛出,有可能倒叙,也有可能进行插叙等系列的表述形式,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将其按照表述形式进行划分,并按照相应的描述进行框架内容的记载和存储。在这种表述方法划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上面叠加情感设计因素和情感表述因素,也可以同时加入情景环境和媒体设计因素等。

比如:对一场车祸进行分析,整体叙事框架是案例优先:第一步是汽车从桥上坠入河中的全过程,第二步进行教学陷阱设置,即是偶然的交通事故吗?会不会另有其原因?车闸怎么就失灵了?为什么在此失灵?第三步下场勘察,调查司机背景等系列过程……直到发现线索、聚焦分析、揭示答案。加入情感设计、场景设计、媒体设计和高度紧张的音乐、突发的快镜头,比如以下的几个镜头:司机惊恐的特写、目击者的惊恐特写,还有冷笑的特写等交替出现,司机反复紧急制动的特写和车轮子转动特写交织,形成交叉蒙太奇……坠入河中的汽车和司机的气泡……

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我们更加追求知识的获取方式。知识点的框架描述是有限的,但是里面承载的内容是无限的,承载的内容是按照教师讲课每个部分的索引从网上获取的。所以就要求在框架下对课程资源内容描述进一步细化,要将不同类型的框架下所需要内容的索引、关键词以及模糊查询关键词在这里进行标定和知识属性的标定。资源整体知识获取与资源自身建设非常有关,精准资源画像是网络资源定位的基础,要达到精准资源画像,就应该配备相应的资源描述机制和产生方法。

不言而喻,如果能够精准地进行讲课方法、知识框架的描述以及对所需内容资源的精准定位,并且在网上可以找到相应层级的资源,智能思想的仿真就可以完成。智能资源的形成和我们考试系统试卷的产生有些相像,自动出卷系统是根据知识图谱形成下的题库进行出题并形成试卷。考试完以后需要进行问题的测试,并进行试卷的调整。课程资源的形成与产生组合试卷也是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形式仿真和内容仿真,试卷有各种试卷的组成策略,而资源也有不同的组成策略;试卷有部分媒体参入其中,资源也是如此。试卷指向每个知识和元知识,而资源也是根据给定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定位获取,测试后可以根据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评价指标完成非在线同步试卷的调整,而资源也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试进行资源的调整,完成与传统资源比对,进行资源难易度、知识的表达方法、受众分析后的媒体案例等问题的调整。试卷知识给出问题答案的指向,而课程资源则是根据框架知识索引在网上进行获取知识的指向。

课程资源被教师智能化,智能化的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它的仿真程度是否能够和教师的仿真程度接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仿真,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而教师本身的知识描述和方法性框架描述是否科学,是否有依据,同样也应该有一个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指标和内容可以进行相对量化的比对。

资源的描述和问题方法可以有多种组合,所以要求在知识的形成上给教师一种原则,比如说讲课主要知识的问题和案例的给出,主要方法的描述,让知识框架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在讲课框架的基础上,应该同时产生相应的答疑框架和测试框架,按照反逻辑和逆向思维的知识描述框架,一次性给出这个知识的详细描述点和教学配套资源的框架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