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宏观途径:数学教学与思维创新的融合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宏观途径:数学教学与思维创新的融合应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知识容量越大,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越优化,形成猜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首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里的基础知识理论应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宏观途径:数学教学与思维创新的融合应用

(一)大力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数学猜想并不是“天外来客”式的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又不受现成事实的束缚。一般来说,知识容量越大,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越优化,形成猜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首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里的基础知识理论应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

第一,关于基本知识的教学,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厘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不可让学生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第二,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一点远比仅仅掌握技能要重要得多。

第三,关于基本思想的教学主要是在讲好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掌握渗透于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方法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凝结成一张优化的认知结构网络,只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创新性。

第四,关于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教学时,应为学生营造思考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过程之中,既学得知识,还能亲身感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思想和方法,从而逐渐积累正确思考与实践的经验。(www.daowen.com)

(二)把猜想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学生猜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它的培养不能等同于一般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要符合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种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这种“悟”只能产生在数学活动中,从数学活动的经验之中“升华”而至。

(三)重视实验教学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有些数学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操作,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为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