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研究:形式化与写实化比较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研究:形式化与写实化比较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审美文化的差异,中国网络游戏中的对抗性内容的审美更多体现于形式化,美国的网络游戏更多的体现于写实化。具体到中国网络游戏中对抗的“形式化”美学特征来说,其主要体现在“对抗动作的舞蹈化”、“对抗工具的象征性”与“对抗环境的意境美”。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研究:形式化与写实化比较

如前所述,对抗的审美可呈现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对抗行为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对抗变得容易接受且具欣赏性,此为对抗的形式化;二是比较直接地展现对抗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对抗的感官刺激,此为对抗的写实化。由于审美文化的差异,中国网络游戏中的对抗性内容的审美更多体现于形式化,美国的网络游戏更多的体现于写实化。

1.中国网络游戏中对抗的“形式化”特征

中国网络游戏对对抗行为所做的形式化处理,主要表现为叙事的抽象、概括、含蓄化,打斗动作的虚拟化、程式化、舞蹈化。这些处理手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中多有反映。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审美文化是“以善为美”,对暴力行为的描述多采取尽量回避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审美文化受中国诗歌的影响巨大。正如袁行霈先生所强调的,在中国的文学长河中,诗歌是主流。其意有二,一是说中国文学史中诗歌的创作、流传数量大,作者多;二是说中国诗歌对其他艺术作品的影响巨大,不仅对词曲、小说类文学艺术作品影响巨大,对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不是体现于创作技巧与风格上,更重要的是在审美观念上的深刻影响。久之使中国的文人形成一种“诗性思维”。诗性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主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采取‘以己度物’的方式去感知外物,以类比的方式去区别和把握外物,以象征、比喻、意会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它的有象性(形象性)、以己度物的主观性和类比认知性以及它的象征性与意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话语形式为‘借此而言彼’的象征性、诗意性和审美性,也就是说,诗性的思维必然使所表现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浓缩性,具有主观性和抒情性,具有生动性和含蓄性,即像诗歌语言一样,具有模糊性、朦胧性和多义性。”[3]这种诗性思维及其审美趣味,明显区别于美国建立在理性、逻辑分析之上的美学观念及其求真写实的文化传统。在艺术创作中突出主观感受,对客观事物的描述突出象征、意会、含蓄、虚拟等手法,使描述对象呈现明显的形式化特征。这些创作思维及审美观念突出表现于集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戏剧艺术上,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影视艺术及网络游戏等艺术形式。

具体到中国网络游戏中对抗的“形式化”美学特征来说,其主要体现在“对抗动作的舞蹈化”、“对抗工具的象征性”与“对抗环境意境美”。

对抗动作的舞蹈化,是指在“打斗招式的造型”与“打斗动态的节奏”上都呈现出舞蹈特征。比如,武侠网络游戏《九阴真经》中大部分角色的动作表现,突出的是每一招式造型的美感,在连续的击打中贯穿招式的特写镜头。而非美国游戏中凸显暴力打击的力量感。还有的网络游戏会直接将舞蹈的动作、节奏、文化作为暴力元素进行采用。在网络游戏《新隋唐风云》中,舞姬直接将舞蹈作为攻击手段,如“飞花曼舞”“曼舞追月”等攻击技能都极具观赏性。舞姬使用的武器是舞扇,相对于刀枪剑戟来说攻击速度更快、使用更灵活,并且舞扇还附带三朵“灵花”,攻击时释放一朵灵花可以激活持续8秒的“玄蝶扇”附加攻击,同时释放两朵灵花可以触发称为“霓裳羽衣”的终极招数,可以将敌人击飞在空中造成持续的伤害。

对抗工具的象征性,是指游戏中的兵刃、防具、装备都并非简单的暴力工具,而是在命名、造型、功能、威力上都象征着使用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倾向。如“苍龙”“皎影”“留情”等等。美国网络游戏中武器、道具也具有各色的名称和奇异的造型,如《魔兽世界》中“堕落灰烬使者”“埃辛诺斯双刃”等。这些名称的采用与中国的意义不同,它们多是体现使用者的攻击力量,展现较强的叙事性和实用性。

对抗环境的意境美。中国的审美文化讲究意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内容。体现在网络游戏中,是对对抗的自然环境进行意象化处理。描绘对抗的自然环境时,在体现“清幽”“高远”“虚静”等中国人独特审美趣味的同时将其与对抗主角的性格特征相结合。不但烘托了叙事内容、人物性格,有时还是网络游戏体验的主要内容。随着游戏技术的迭代更新,没有一个游戏设计厂商不投入巨大的资金来打造一个充满传统审美想象力的虚拟沉浸空间。如《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笑傲江湖》《九阴真经》等武侠游戏均凭借画面与环境体验取得不俗的市场成绩。更有甚者,此类网络游戏培养了一批“古风”文化(动漫二次元”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古代文化背景的作品风格的特殊称谓,是中国动漫领域中特有的作品类型)的爱好者,在青少年中有效地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美国网络游戏中对抗的“写实化”特征

美国的网络游戏对对抗行为多采用写实化的处理方式。这与美国的实证主义哲学传统及后现代文化观念有关,也与西方求真写实的审美传统相关。

首先,写实性艺术表现延续了西方再现现实的艺术传统。写实作为一个哲学观点和美学观念可以追溯到西方本体论时期的“模仿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几乎通篇都在谈模仿。在文艺复兴时期模仿作为艺术领域中的术语开始被广泛使用,直至“现代主义”出现之前,模仿始终是主流艺术观念。随着“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相近艺术观念的出现,着力于对自然之物的外观进行再造与效仿的“模仿”,演变成为以艺术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再创作。

其次,出于宣泄情感的需要。艺术进入影像与数字时代之后,数字影像技术为“写实观念”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将创作者脑海中幻想的世界以更为逼真的形态展现出来,“写实”成为这一类型艺术家的创作自觉。“战争片”“灾难片”等类型电影一再将庞大的经费应用到情节、场景、道具的逼真再现。巨大的票房也从观众的角度肯定了“写实”所带来的观影快感。在涉及暴力的影视作品中,这种观影快感来自逼真的暴力行为引发的人类原始本能冲动的宣泄。数字游戏更是将逼真的环境与角色制作带到交互中,“写实”的程度成为某些游戏者购买产品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www.daowen.com)

再次,“写实”也是后现代文化环境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现代”以及“前现代”时期的写实观念的区别在于,“写实”并非服务于某个中心观念而是敢于用来表现被经典思想忽略的内容,如暴力。并且展现暴力的目的在于暴力本身,而不是服务于某种思想观念。在后现代的审美观念中,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描述,经典性、权威性的价值观可以被否定。一系列在过去避而不谈的内容成为后现代艺术争相表现的对象。那么,用写实的技巧来表现暴力就在情理之中。

美国网络游戏中对抗行为的写实风格体现于暴力细节的写实性和心理恐惧的描写。

美国的网络游戏,不但Funcom公司出品的《柯南时代》这种写实风格的网络游戏中充满血腥、残忍的暴力细节描写,即使在像《魔兽世界》这样面向全年龄段的幻想风格的网络游戏中,也会出现“骷髅”“残肢”“喷血”等残暴性的具体描写。

《柯南时代》凭借独特的写实风格与大尺度的内容在北美地区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游戏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游戏中的对抗充满了砍头、裸露、鲜血等具体的画面,通过写实的战斗展现出生存的严酷。见图5-1。

《魔兽世界》是美国最成功的网络游戏,全年龄的游戏内容设计与优秀的商业运作使得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大量的《魔兽世界》游戏人口。然而,在其中仍旧可以找到美国文化中对暴力写实性描写的热情。以至于当游戏在其他国家运营时不得不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除了对对抗过程、对象本身的描述之外,美国网络游戏对对抗环境的渲染也多呈现出“昏暗”“恐怖”“诡异”等特征,以此呼应直观的暴力行为。所以在美国网络游戏中,更多出现的是“炼狱”“残破的街道”“破败的村庄”“战后城市”等场景,而非中国网络游戏中“诗意”化的自然。

图5-1 《柯南时代》中的对抗的血腥场面[4]

对抗写实化的细节性描写在美国网络游戏中比比皆是。对血浆、残肢、肢体残害等细节的直观描写不但沿袭了美国小说、电影中的描绘传统,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增加恐怖的视听效果,使游戏者在参与暴力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刺激的体验。对暴力真实性的审美取向,如前所述,是源于人的生物本能和宣泄的快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