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对比研究结果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对比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立足于网络游戏机制阐述其在审美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对比研究结果

本章根据网络游戏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旨在揭示其审美学理及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审美观的审美特点,为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审美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立足于网络游戏机制阐述其在审美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涉及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交互性与选择性、游戏时空的主观性三方面的内容。与传统的主体美学相对照,游戏中的主体既有作为游戏者的现实主体,也存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虚拟主体。在游戏中虚拟主体受现实主体的操纵,具有多重身份、匿名性和持续存在的特点;网络游戏中的交互性涉及游戏者(现实主体)与扮演角色(虚拟主体)之间的交互,游戏者与游戏者之间的交互,游戏角色与游戏角色之间的交互,以及游戏者与游戏文本之间的交互。这些交互关系形成了不同于主客体审美观的主体间性之美,是网络游戏审美的一大特色;网络游戏中的选择性是指游戏者在游戏中不仅可以选择游戏角色和游戏装备等,更重要的是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审美观选择游戏发展路线,这完全不同于设定单一叙事线索的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游戏的时空主观性表现在游戏中“时间的可编辑性”和“空间的可穿梭性”,这给游戏者在游戏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节分析了网络游戏审美行为的四个层面,包括感官层面、操控层面、表演层面和系统层面。其中感官层面的审美是与影视艺术审美具有较大交集的地方,也是暴力美学展示的主要渠道。操控层面的审美体验,主要体现于人在操作和控制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时的竞技之美。表演层面的审美,主要体现了游戏者在游戏中欣赏与创作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游戏者在游戏中充当某一虚拟角色,并通过交互界面来控制在游戏世界中所充当的虚拟角色,由此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完成自己的角色塑造和游戏使命;另一方面由于游戏者在游戏中可以选择游戏路径和叙事路线,能够产生多维的叙事体验,同时游戏叙事过程又呈现非线性特征,这就给游戏者带来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系统层面的审美体验主要体现在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的成长性和社交性。成长性是指游戏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技能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成就感。社交性是指网络游戏为多人在线游戏,游戏过程需要多人合作,这种合作是以游戏者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审美观为纽带,合作中的配合默契、密切协作、和谐相处使游戏者获得某种归属感

第三节是网络游戏的审美体验,本书经研究归纳,提出了网络游戏的高峰体验、沉浸体验、情感体验、自由体验四种审美体验。其中高峰体验涉及游戏者在游戏中成就感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这种通过游戏者的智慧和主观努力能够实现的审美体验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是不可能得到的。沉浸体验是网络游戏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引起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要特性。沉浸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意识活动,是较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如沉浸于某故事情节、沉浸于优美的乐曲等。网络游戏的沉浸体验可分为视听沉浸、技能与策略沉浸、叙事沉浸、空间沉浸几个层次,它较在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沉浸显得更复杂、更深入,是网络游戏吸引人的基本特性之一。网络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曾有过的审美感受:如在网络游戏中,游戏者充当或扮演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可以获得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角色体验,可以实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生活;再如网络游戏提供了最便捷的交流方式,玩家之间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不作任何掩饰的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体现真情实感的平等交流,会带来令人愉悦的情感体验;还有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中,游戏者可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躲避现实社会的约束,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愿望,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网络游戏中的自由体验是其另一个突出特点。自由是审美活动的前提和条件。自由又是网络游戏的本体特征。当游戏者置身于网络游戏世界的时候,他的一切感官和思维都处在一种高度自由的状态。游戏者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自由地塑造角色,自由地组队,自由地选择攻击方式,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剧情的发展方向。这种自由的选择与创造会带来完全不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游戏的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使网络游戏的审美行为、审美体验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的鲜明特点。

涉及暴力元素的应用,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较,由于游戏的竞争、对抗属性,对暴力元素的应用就更多一些。同时,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不仅是出于游戏文本的设计,还有游戏者的自由选择和主动行为。这就使在对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元素进行暴力美学改造时,应加强游戏文本对暴力行为的使用及使用规则的限制。

由于网络游戏技术的发达,在视听感官方面对暴力元素进行形式化改造时,相比影视艺术将具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在人物塑造、动作美化、场景设置、时空选择等方面更具优势。如今的影视艺术也多借助游戏技术进行创作。

对网络游戏暴力美学的研究,本书虽基于影视暴力美学的观念,但其审美特征必然观照和渗透网络游戏的审美特点,如虚拟性、自由选择性、竞技性、团队精神等。虚拟性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不像影视作品中表现得那么逼真和注重细节刻画,而是重在暴力过程的动作模拟,并使暴力行为形式化或卡通化。而这正是暴力美学的价值所在。

【注释】

[1]黄鸣奋.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166-183.

[2]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3]刘海舒,王鹏.论电子游戏艺术关卡设计的美学特征[EB/OL].2007-11-08[2014-01-06].http://bp.imaschina.com/issue/Monitoring/2007/5162.html

[4]Warcraft Forum.mmo-champion.[EB/OL].2011-06-11[2014-07-13].http://www.mmochampion.com/threads/1324257-Timeless-Isle-Side-Content-done-right

[5]〔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371.

[6]宗争.游戏学:符号叙述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145.

[7]电子竞技被体育总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项目[EB/OL].腾讯游戏,2011-11-21[2015-12-02].http://games.qq.com/a/20111121/000252.htm(www.daowen.com)

[8]埃德蒙德·胡塞尔.笛卡儿式的沉思[M].张延国,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162.

[9]Abraham H.Maslow.Religions,Values and Peak Experiences[M].Druglibrary.org,2012:164.

[10]朱广华.马斯洛高峰体验思想的美学价值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11]田学红,刘徽,郑碧波.马斯洛高峰体验学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4,29(3):28.

[12]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6.

[13]珍·麦格尼克.游戏让这个世界变好[DB/OL].(2010-04-21)[2015-03-06].http://www.tedtochina.com/2010/04/21/jane-mcgonigal-games-making-the-world-a-better-place/)

[14]Chelsey Webster.The hierarchy of needs for rewards[EB/OL].2013-10-03[2014-03-21].http://www.gamecareerguide.com/features/1246/the_hierarchy_of_needs_for_rewards_.php?page=1

[15]Hierarchy of Needs for Rewards in Games,Chelsey Webster.[EB/OL].2013-09-23[2014-11-28].http://www.gamasutra.com/blogs/ChelseyWebster/20130923/200782/Hierarchy_of_Needs_for_Rewards_in_Games.php

[16]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28.

[17]黄念然.味象·观气·悟道——中国古代审美体验心路历程描述[J].广西社会科学,1998(2).

[18]Ernest Adams.Postmodernism and the Three Types of Immersion[DB/OL].(2004-07-09)[2015-03-06].http://designersnotebook.com/Columns/063_Postmodernism/063_postmodernism.htm.

[19]Staffan Björk and Jussi Holopainen.Patterns In Game Design[M].Boston:Charles River Media,2004:206.

[20]王苏君.论审美体验的特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25(3):97-102.

[21]马立新.论网络游戏的本体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4):10-14.

[22]左剑峰.审美是自由的体验——试析康德席勒“游戏说”的内涵及意义[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