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内容美学特征一览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内容美学特征一览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传统美学中“主体”往往被置于审美过程的中心位置,并具有唯一性。在网络游戏的审美活动中,我们将现实社会中的物质身体及确认的自我身份称为“现实主体”,这里主要指的是游戏者或玩家,是起主导作用的审美主体。此“虚拟替身”我们称之为“虚拟主体”。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所以,游戏者会尽力抹去现实中的身份“标签”,姓名、性别、年龄、身体特征等都被隐藏起来。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内容美学特征一览

在西方传统美学中“主体”往往被置于审美过程的中心位置,并具有唯一性。而“主体”的确定与“身体”在自我构建中的作用分不开。无论是讨论审美感受还是处理道德或法律问题,我们都需要先确立一种自我身份,将“我”与他人区分开来。这时人的肉身就成为绝对排他性的物质材料,成为自我的绝对边界。在网络游戏的审美活动中,我们将现实社会中的物质身体及确认的自我身份称为“现实主体”,这里主要指的是游戏者或玩家,是起主导作用的审美主体。网络游戏与其他艺术审美活动的重要区别是还有一个“虚拟主体”的存在。游戏者在进入游戏时会选择一个虚拟的游戏角色进行游戏。这个游戏角色的外貌、行为受游戏者所控制,游戏者的所有意图与游戏世界对游戏者的反馈都通过这一游戏角色传递。这样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游戏者的物质肉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变的、随意的“虚拟替身”(Avatar)。此“虚拟替身”我们称之为“虚拟主体”。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重身份

游戏者在游戏中可以拥有多重身份,即可以通过多个游戏角色来与游戏世界交互。这一方面源于游戏者自身具有“扮演”多个社会角色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游戏本身也通过提供风格各异的角色供游戏者选择并带给游戏者不同的游戏体验。

2.匿名性(www.daowen.com)

游戏者的虚拟替身与其现实中的真实身份是没有关联的。游戏者参与游戏的本意往往就是“逃离”现实的束缚,获取某种自由,实现现实中难以达成的梦想。所以,游戏者会尽力抹去现实中的身份“标签”,姓名、性别、年龄、身体特征等都被隐藏起来。

3.持续存在

传统审美形式以及以叙事为主的数字游戏都有一个审美活动的终点,而在网络游戏中玩家的身份是可以持续存在的。只要游戏者物质身体允许,他就可以持续在线,或者以间断性地登入游戏来获得持续性的游戏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