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美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美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暴力美学的产生,有人类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后现代哲学、美学基础,也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使然。暴力美学是一种商标,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美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暴力美学”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的影视领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香港电影中发展成熟,成为一种电影艺术风格和形式探索,并在后来的美国电影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暴力美学的产生,有人类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后现代哲学、美学基础,也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使然。

1.人类对暴力美的欣赏,源于生命力的张扬

人类的暴力行为,是人类在保护自身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攻击天性。这种攻击性本能在其受到威胁或残害时,能够自然爆发。这种人性本能随着人类的进步逐渐表现为好斗性和好胜心。西方现代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Zacharias Lorenz)就认为暴力行为是由于人类具有先天性的基因,在其《论侵犯性》一书中,他写道:“人类的好斗性是一种真正的无意识本能。这种好斗性,也即侵犯性,有其自身的释放机制,同性欲及其他人类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他认为这是对贯穿整个历史之中的战争和冲突,以为合理而实际上不合理的行为的唯一可能的解释。洛伦茨还从进化论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人类祖先的群体防卫反应进化成人类生生不息的“尚武的激情”,从而使得一些人成为丧失理性和道德约束的激烈的挑衅者。如果人的攻击欲长期受到压抑,人的心理会失衡,人的精神就会出现暴躁、易怒,或抑郁。在文明社会的秩序中,暴力侵犯是被禁止的。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性中的攻击欲就只有通过旁观暴力打斗、激烈对抗等途径得以发泄。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摔跤、拳击散打等竞技体育项目时,就是在以合理的潜在形式发泄攻击欲。[28]在这里,生理发泄转移为心理发泄。人类对暴力美的欣赏,在原始意义上,正是源于这种攻击欲望的发泄和尚武的激情,这是人类生命力的张扬。

2.暴力美学产生的哲学基础

暴力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影视领域,其产生、发展与后现代哲学思潮有关。后现代哲学在西方与暴力美学几乎同时产生,其主要流派有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科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蒯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后现代哲学各流派的共同的特点是: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推崇主观性和相对性,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

美学受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也产生了所谓的后现代美学,其宗旨是“反美学”,不仅反古典美学,也反现代美学,因为以倡导非中心化、反本质主义和元叙述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者不容许美的原则、美的本质和美的概念的存在。他们认为世间不存在统一的审美标准,也不存在美学非美学、艺术非艺术的界限。因而他们竭力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并为通俗艺术和通俗美学正名。他们致力于将艺术从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象牙之塔”中解放出来,强调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强调审美观念的无处不在。他们主张美的多元论,否认绝对的美、唯一的美的存在,为各种各样美的存在留下了生存空间。在后现代哲学及美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暴力”与“美学”结合在一起,其产生与发展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www.daowen.com)

暴力美学是后现代美学四个审美特征中“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体现。它将传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呈现出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精英主义的特征。在文艺作品中,运用后现代手法把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或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改造之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人们接受。

3.暴力美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在文化形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表现为:以电视电脑为主导的新的信息方式导致的信息全球化;以资本跨国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以两极世界消失和世界重寻政治新秩序的把全球各种文化力量都卷进世界政治中来的政治全球化;以消费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趣味全球化;以网络、电影、电视、录像、歌曲、服装饮食、旅游、广告等形成文化工业和流行模式的文化全球化等等。

在后现代时代,消费的意义被凸显出来,形成以消费为主题的社会文化环境。消费能提供感觉所需要的外部刺激,人们通过持续的消费保证着感觉的持续刺激,从而在“上帝死亡”之后改变着人们的价值体系,并以此证明着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持续不断、无穷无尽的消费最终使得一切都倾向于成为消费品,实质上都成为商品,哪怕传统商品之外的事物也无法幸免,如艺术、爱情、人际关系等等。在这种文化环境里,消费需求支配一切,那么能够提供感觉刺激的暴力文化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影视领域,暴力美学正是一种导演、观众、传媒共同炒作起来的消费文化。暴力美学是一种商标,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

另外,在后现代时代,文化艺术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化、娱乐化。在娱乐化的文化作品中,一些严肃的理性的主题被“戏说”,被游戏化和戏谑化,其中暴力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