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美网络游戏与艺术特征比较研究:揭示游戏与艺术的渊源及一致性

中美网络游戏与艺术特征比较研究:揭示游戏与艺术的渊源及一致性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就游戏的本质而言,游戏与艺术存在渊源关系及审美取向上的一致性。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席勒的学说不仅阐明了游戏是艺术的起源,而且指明了游戏与审美的内在一致性。现代游戏与传统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联系越来越密切。

中美网络游戏与艺术特征比较研究:揭示游戏与艺术的渊源及一致性

谈到游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游戏的娱乐性,诚然,从生活消费角度来看,娱乐是游戏的基本属性。但就游戏的本质而言,游戏与艺术存在渊源关系及审美取向上的一致性。

关于游戏是艺术的起源,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谷鲁斯和伽达默尔。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艺术甚至也和手艺不同;前者叫作自由的艺术,后者也可以叫作雇佣的艺术。我们把前者看作好像它只能作为游戏、即一种本身就使人快适的事情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结果(做成功);而后者却是这样,即它能够作为劳动,即一种本身并不快适(很辛苦)而只是通过它的结果(如报酬)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强制性地加之于人。”[6]

进一步发展“游戏说”的是席勒,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在席勒眼里,“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性活动”,它还有着更高层次的意义。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席勒提出:“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7]席勒在这里所说的游戏“就是同时摆脱来自感性的物质强制和理性的道德强制的人的自由活动”,强调的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协调的自由状态。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他认为:“人类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也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这是游戏活动向艺术活动过渡的内在根据,艺术活动产生在游戏的高级阶段,并总是像游戏为了‘练习’一样带有外在目的。”[8]

伽达默尔的“游戏学说”以解释学现象学的思想方式,在存在论视野下重新审视游戏现象。伽达默尔明确指出游戏不是指主体的行为,不是指主体的情绪状态,也不是指某种主体性的自由,而是艺术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就与艺术经验的关系而谈论游戏,游戏不是指行为,甚至不是指创造活动或享受活动的情绪状况,更不是指在游戏活动中所实现的主体性的自由,而是指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9](www.daowen.com)

艺术起源于“游戏说”又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该学说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席勒认为,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由。而人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是自由的。基于以上观点,他认为审美与游戏是相通的。这也正是在审美摆脱任何外在目的,而以自身为目的,使心灵各种内力达到和谐因而是自由的这种意义上使用游戏这一概念的原因。“游戏这个名词通常说明凡是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是偶然而同时不受外在和内在压迫的事物。”“美是一种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间展开其自身自由的潜在的游戏冲动。”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席勒的学说不仅阐明了游戏是艺术的起源,而且指明了游戏与审美的内在一致性。

在艺术的起源与游戏问题上,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在《文艺心理学》(1931年)的第十二章“艺术的起源与游戏”中认为,游戏和艺术有四个最重要的类似点:“一、它们都是意象的客观化,都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创意造世界。二、在意造世界时它们都兼用创造和模仿,一方面要沾挂现实,一方面又要超脱现实。三、它们对于意造世界的态度都是‘佯信’,都把物我的分别暂时忘去。四、它们都是无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而这种自由活动都是要跳脱平凡而求新奇,跳脱‘有限’而求‘无限’,都是要用活动本身所伴着的快感,来排解呆板现实所生的苦闷。”[10]朱光潜先生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指出了艺术与游戏的区别,他认为艺术具有社会性,而游戏没有社会性。

朱光潜先生讲的游戏不具有社会性,指的当然是传统游戏,因为那时还没有电子游戏。而对于电子游戏而言,不仅具有某种社会性,而且较传统游戏更具审美性。“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在虚拟社区中获得了社会属性并在‘虚拟现实’时空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电子游戏逐渐具有了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情感负载功能,借助游戏影像,通过游戏‘交互’,人的情感得到了慰藉,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娱乐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11]从审美的角度考察,游戏的形式美,当不输于影视艺术,赏心悦目的场景及逼真的形象设计,使游戏者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其情感体验与成就感的获得,同样具有审美价值。电子游戏的叙事性、互动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功能,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验互动交流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创作的自由,具备不同于影视等传统艺术的审美体验,实际上是拓展了艺术的审美空间。另外,当代游戏与影视艺术有交融发展的趋势,影视借鉴游戏的技术(如电影《阿凡达》),游戏借鉴影视的叙事手段。现代游戏与传统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联系越来越密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