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論與引《詩》
中國文學,以《詩》爲主。
下文考據《論語》論《詩》、引《詩》,以見《論語》辭章影響實在深遠!《陽貨》論《詩》云: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3]
其中“興、觀、群、怨”理論,影響至今!近人馬一浮《詩人四德》,即從此處而來:
古之所以爲詩者,約有四端:一曰慕儔侣,二曰憂天下,三曰觀無常,四曰樂自然。詩人之志,四者攝之略盡。若其感之遠近,言之粗妙,則係乎德焉。(《馬一浮集》)[4]
馬一浮所説的:
一曰“慕儔侣”是“群”,
二曰“憂天下”是“怨”,
三曰“觀無常”是“觀”,
四曰“樂自然”是“興”。
可証孔子《詩》論,影響至今!
歷代詩人文章,受孔子影響者,亦隨處可見,以下列表比較,從李白、杜甫、陶淵明等偉大詩人作品,考証《論語》辭章對後世之影響。
表一 《論語》引詩與李白詩比較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6頁。
③《唐詩别裁集》,第86頁。
《論語·子罕》所引佚詩,主題有三元素:“花”、“思”、“遠”。
而李白:《長相思》主題三元素亦爲:“花”“遠”“思”。
二詩主題、元素相同,喻意相近!
表二 《論語》引文與杜甫詩比較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7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7頁。
③《唐詩别裁集》,第101頁。
《論語·述而》説孔子“不知老之將至。”以及“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兩句十四字中,十二字原自《論語》,於此可見《論語》辭章之影響。
表三 《論語》引歌與陶淵明辭賦比較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83頁。
續表
①《陶淵明集校箋》,第391頁。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陶淵明《歸去來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亦可見辭賦内容、對偶、用字,均受《論語》辭章之影響。從上三例可見三大詩人作品,都受《論語》辭章之影響。夫子文章之美善,不亦重乎?
2.對偶
對聯於今,到處可見!室中、屋外、山寺、名勝,無處不在!對偶爲最受歡迎之修辭手法!
劉勰《文心雕龍》云:
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爲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文心雕龍·麗辭》)[5]
説明人生來就有二手、兩足等支體,是自然,爲神理。
以下列表舉出《論語》對偶,並以教育、政治、經濟、軍事、宗教作分類。前人所編《論語》分類,多以義理分類,本文則以修辭方式分類,除欣賞孔子文章外,亦了解孔子各方面學説。
《論語》對偶表一 論教育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57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7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5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89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89頁。
⑤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8頁。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00頁。
⑦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80頁。
⑧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4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1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0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88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3頁。
表中1、2可見孔子論教育主學思並重,對偶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終日不食,終夜不寢”。
表中3、4可見孔子論教育主啓發興趣,對偶爲“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表中5、6、7可見孔子主融合教育,對偶爲“中人以上……中人以下”、“有教,無類”、“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表中8、9可見孔子論教育主身教言教,對偶爲“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巽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爲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
表中10、11可見孔子主張文學教育,對偶爲“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表中12、13可見孔子主張君子教育,對偶爲“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對偶表二 論政治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9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54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6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7頁。
⑤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1頁。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5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政治重選舉,對偶爲“舜有天下,選於衆,舉皐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表中2可見孔子論政治主刑法與禮教並重,對偶爲“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表中3可見孔子論政治主正名,對偶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表中4、5可見孔子論政治主勤政,對偶爲“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先之,勞之”。
表中6可見孔子論政治重視外交,對偶爲“近者説,遠者來”。
《論語》對偶表三 論經濟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3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70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73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2頁。
⑤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7頁。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80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85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經濟重財富,主先富後教,對偶爲“富之……教之”。
表中2可見孔子論經濟主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對偶爲“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表中3可見孔子論經濟言愛財之外,要知義、利之辨,對偶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表中4可見孔子論經濟主分工,對偶爲“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
表中5可見孔子提出經濟轉型問題,對偶爲“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禄在其中矣”。
表中6可見孔子論經濟之外,要知仁義,對偶爲“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食夫稻,衣夫錦”。
表中7可見孔子論經濟提出財富分配問題,對偶爲“乘肥馬,衣輕裘”。
《論語》對偶表四 論軍事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5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4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9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軍事重謀略,死而無悔者不與,對偶爲“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表中2可見孔子論軍事提出裁軍問題,對偶爲“足食,足兵”、“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表中3可見孔子論軍事之外,重視耕稼,對偶爲“羿善射,奡盪舟”、“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論語》對偶表五 論宗教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25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09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4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0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57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宗教在人,對偶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表中2可見孔子論宗教言天命,對偶爲“與命,與仁”。
表中3可見孔子弟子嘗聞天命之説,對偶爲“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表中4可見孔子論宗教信天命,對偶爲“天之將喪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www.daowen.com)
表中5可見孔子論宗教信天而不怨,對偶爲“不怨天,不尤人”。以上所列對偶: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乘肥馬,衣輕裘。”
“有教,無類。”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都非常工整。
3.排比
對偶擴展,即爲排比。
陳騤《文則》云:“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文勢、廣文義也。”[6]《論語》中氣勢壯、文義廣的排句不少,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爲政》[7]
又如: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8]
再如: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9]
以下從《論語》選録排比,並以衣、食、住、行作分類,既可欣賞孔子文章外,亦可一睹聖人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藝術。
《論語》排比表一 論衣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9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8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衣、食、住,排比爲“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表中2可見孔子論衣服顔色、配襯、長短、厚薄、禮服、官服等,排比爲“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論語》排比表二 論食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19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21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食,精細之外,提出十不食。排比爲“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表中2可見孔子論君賜食如何處理,排比爲“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論語》排比表三 論住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08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3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92頁。
表中1可見孔子論禹之衣、食、住,無可間然,排比爲“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
表中2可見孔子論衞公子荆善居室,排比爲“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表中3可見子貢以孔子門牆之高作喻,排比爲“譬之宫牆,賜之牆也及肩,窥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論語》排比表四 論行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3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22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2頁。
表中1可見孔子主行夏之時,排比爲“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表中2可見孔子論行車,排比爲“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表中3可見孔子論旅行,反對佚游,排比爲“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
4.映襯
紅花緑葉,相映成趣!清文學評論家毛宗崗云:
文有正襯,有反襯。寫……老實以襯……乖巧,是反襯也;……乖巧以襯……加倍乖巧,是正襯也。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10]
以下從《論語》中選録映襯文句,其中最强烈的對比,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反襯!
《論語》映襯表 論君子與小人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73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7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50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88頁。
⑤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8頁。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47頁。
⑦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57頁。
⑧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71頁。
續表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8頁。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55頁。
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65頁。
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02頁。
⑤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6頁。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38頁。
⑦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82頁。
表中1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義”與“利”。
表中2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美”與“惡”。
表中3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仁”與“不仁”。
表中4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爲”與“無爲”。
表中5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泰”與“驕”。
表中6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和”與“不和”、“不同”與“同”。
表中7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周”與“不周”。
表中8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懷德”與“懷土”、“懷刑”與“懷惠”。
表中9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大受”與“小知”。
表中10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上達”與“下達”。
表中11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求諸己”與“求諸人”。
表中12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坦蕩蕩”與“長戚戚”。
表中13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愛人”與“易使”。
表中14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德風”與“德草”。
表中15可見君子與小人的分别,映襯爲“有勇而無義爲亂”、“有勇而無義爲盜”。
【注释】
[1]《戴震全書》第六册,第374頁。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50頁。
[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8頁。
[4]《馬一浮集·第三册》,第345頁。
[5]《文心雕龍註》,第588頁。
[6]陳騤:《文則》,第30頁。
[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54頁。
[8]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8頁。
[9]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173頁。
[10]《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第648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