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语》異文問題的研究与分析

《论语》異文問題的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論語》的傳本是很駁雜的,所以異文也就非常之多,清代學者已注意此問題,重要的著作有:阮元《論語注疏校勘記》、翟灝《四書考異》、馮登府《論語異文考證》。民國以來,此方面的重要著作有王叔岷《論語斠理》、鄭毅庵《論語古今文疏證》、陳鐵凡《敦煌本論語異文匯考》,而陳舜政《論語異文集釋》晚出,爲最備。本節將透過修辭學,分析《論語》的異文問題。疑“割不正,不食”一語錯簡。《論語》中“慧”字僅出現一次。

《论语》異文問題的研究与分析

《論語》的傳本是很駁雜的,所以異文也就非常之多,清代學者已注意此問題,重要的著作有:阮元《論語注疏校勘記》、翟灝《四書考異》、馮登府《論語異文考證》。民國以來,此方面的重要著作有王叔岷《論語斠理》、鄭毅庵《論語古今文疏證》、陳鐵凡《敦煌本論語異文匯考》,而陳舜政《論語異文集釋》晚出,爲最備。

本節將透過修辭學,分析《論語》的異文問題。至於所引用的《論語》原文,是根據朱熹《四書集注》的《論語》部分爲底本,這是因爲朱子注本是幾百年以來的通行本。

1.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耻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

“亦可宗也”,皇本“宗”下有“敬”字。此章“言可復也”“遠耻辱也”“亦可宗也”爲排比法,宜無“敬”字。陳舜政懷疑“敬”字可能是原來“宗”字的注文,因傳寫而誤入正文。此想法相當有理。

2.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學而》)

皇本“樂”下有“道”字。此章“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對偶,宜有“道”字。

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爲政》)

《論衡·問孔》及《禮記·禮運》正義引全章,都無“祭之以禮”四字。此章“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對偶,宜無“祭之以禮”,此四字可能是注文誤入經文中。

4.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爲政》)

漢石經句末無“哉”字,此章“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是修辭學上的反復法,宜有“哉”字。

5.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爲政》)

皇本“則敬”中有“民”字。本章“則敬”“則忠”“則勸”爲排比,宜無“民”字。

6.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爲政?”子曰:“《書》云:‘考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爲政》)

漢石經“孝乎惟孝”,“乎”作“於”。本章“孝於惟孝”“友于兄弟”相對,宜作“於。”

7.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皇本作:“又敬而不違。”唐石經作:“勞不怨。”是本章有兩派本子,一派作:“又敬而不違,勞而不怨。”另一派作:“又敬不違,勞不怨。”兩種句子都是對偶句,均較今本爲佳。

8.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公冶長》)

《論語筆解》謂舊文“晝”作“畫”。本章如作“晝寢”,是指宰予白天睡覺,以下“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兩句,是比喻宰予之不成材,連同下一句“於予與何誅”,三句都是駡宰予。何以宰予晝寢會招來孔子三句責駡,實極可疑!况且宰予是四科十哲之一,並非不成材,故此知“晝寢”實爲矛盾。此章“晝”當爲“畫”字,是指宰予繪畫寢室,孔子所説不可雕、不可杇正指此事,因而有“於予與何誅”之責駡。《論語》中所見孔子駡人,多用反問,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等均是,而用比喻駡人則甚少,故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實指繪畫寢室之事,非駡人之比喻。於此可見“晝”爲“畫”之誤。

9.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公冶長》)

唐石經初刻本無“輕”字,後旁添。本章“車馬”“衣裘”相對,當無“輕”字。

10.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

《釋文》謂魯讀“易”爲“亦”。《述而篇》多用誇飾法,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三月不知肉味”,“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本章當是誇飾句,謂年紀大些看《易經》,便没有大過錯了。是以當作“易”。(www.daowen.com)

11.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鄉黨》)

《釋文》云:“魯讀下爲趨。”本章“上如揖”“下如授”相對,宜作“下”。

1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席不正,不坐。(《鄉黨》)

《藝文類聚》作:“不時,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史記·孔子世家》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疑“割不正,不食”一語錯簡。“不時,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排比整齊;“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對偶整齊。故“割不正,不食”很可能是錯簡,證諸古書亦是。

13.雖疏食菜羮,瓜祭,必齊如也。(《鄉黨》)

《釋文》云:“瓜祭,魯讀瓜爲必。”本章“疏食”、“菜羮”爲二物,字詞相對。“必祭”、“必齊如也”排比。“瓜”宜作“必”。

14.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鄉黨》)

《釋文》云:“車中不内顧,魯讀車中内顧。”本章“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爲排比,宜有“不”字。

15.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鄉黨》)

《釋文》:“時哉,一本作‘時哉!時哉!’”本章“時哉”爲嘆詞,宜重出,以加强語氣,是修辭學中的反復法。

16.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子路》)

皇本作:“一言而可以喪邦,有諸?”本章“一言而可以興邦”、“一言而可以喪邦”相對,宜有“可以”兩字。

17.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曰:“宗族稱孝焉,鄉党稱悌焉。”……(《子路》)

《論語筆解》謂“孝”上有“具”字。本章“宗族稱孝焉”、“鄉党稱悌焉”相對,宜無“具”字。

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問》)

唐石經作:“患己無能也。”本章“不患人”、“患己”爲映襯,宜作“患己”。

19.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

《釋文》云:“魯讀慧爲惠。”《論語》中“慧”字僅出現一次。本章宜作“惠”,因“言不及義”、“好行小惠”爲映襯,《論語》中“義”“利”映襯的例子不少,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0.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季氏》)

皇本“不學《詩》”上有“曰”字。本章爲對偶,“不學禮”上無“曰”字,“不學《詩》”上亦宜無“曰”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