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個相反的事物,並在一起説,此種修辭手法稱爲“映襯”。天下間的事物,很多是相對的,《老子》: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老子》第二章)
正好説明了這個道理。
使用映襯,可以把是非、善惡、好壞、美醜等對立的事物加以比較,令讀者在比較中得到鑒别,分清好壞,辨别是非。故此,恰當地使用映襯,可以增强文句的説服力,使讀者加深印象。
《論語》中的映襯有:
1.“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里仁》)
5.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公冶長》)
6.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7.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雍也》)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0.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
11.師也過,商也不及。(《先進》)
12.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顔淵》)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顔淵》)
14.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顔淵》)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16.君子易事而難説也:説之不以道,不説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説之雖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子路》)
1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18.邦有道,穀;邦無道,穀,耻也。(《憲問》)
19.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憲問》)
20.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
2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
22.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憲問》)
23.晋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憲問》)
24.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25.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憲問》)
2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問》)
27.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憲問》)(www.daowen.com)
28.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憲問》)
29.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憲問》)
30.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3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32.“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衛靈公》)
3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
34.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
3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衛靈公》)
3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
38.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衛靈公》)
3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靈公》)
4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衛靈公》)
41.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季氏》)
42.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季氏》)
4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
44.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陽貨》)
45.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陽貨》)
46.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陽貨》)
47.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陽貨》)
48.君子有勇而無義爲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爲盜。(《陽貨》)
49.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陽貨》)
50.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微子》)
5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子張》)
52.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子張》)
53.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子張》)
54.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子張》)
55.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子張》)
56.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子張》)
以上各例,其中2、3、7、8、13、14、15、16、17、21、24、34、39、44、47等均是以君子和小人互相映襯,這是《論語》中所見到映襯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