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语》修辞研究:探索頂真辞格及其特点

《论语》修辞研究:探索頂真辞格及其特点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開頭,稱爲“頂真”,又叫做“頂針”、“聯珠”、“蟬聯”。頂真辭格可分爲“聯珠格”和“連環體”兩種[8]。“聯珠格”可使文句上下銜接,意義緊湊,推理明確。“連環體”則可使篇章結構緊密,文氣通暢。出三日,不食之矣。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论语》修辞研究:探索頂真辞格及其特点

用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開頭,稱爲“頂真”,又叫做“頂針”、“聯珠”、“蟬聯”。

頂真辭格可分爲“聯珠格”和“連環體”兩種[8]。“聯珠格”是指上下句用相同的字詞連接,“連環體”則是指前後段用相同的字句遞接。

“聯珠格”可使文句上下銜接,意義緊湊,推理明確。“連環體”則可使篇章結構緊密,文氣通暢。

《論語》中,“聯珠格”及“連環體”均有出現,分録如下:

(一)聯珠格

1.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里仁》)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3.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子罕》)

4.吾誰欺?欺天乎?(《子罕》)

5.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

6.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

7.觚不觚,觚哉!觚哉!(《雍也》)

8.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鄉黨》)

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子路》)

10.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

11.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衛靈公》)(www.daowen.com)

12.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季氏》)

1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季氏》)

14.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季氏》)

1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季氏》)

16.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陽貨》)

17.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陽貨》)

18.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陽貨》)

19.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陽貨》)

20.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堯曰》)

以上各例,第3與第4,第13與第14手法相同,而第9名正言順章,一連數句,使用聯珠格,最有氣勢,傳誦千古。

(二)連環體

1.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認。”曰:“其言也認,斯謂之仁已乎?”(《顔淵》)

2.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同上)

以上兩例同出於《顔淵》篇,使用手法也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