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性化环境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

个性化环境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6个性化快捷菜单①桌面图标。家庭基础版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中“外观和个性化”组下的“更改桌面背景”选项中进行设置。图5.7个性化设置·在“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中,选中要在桌面上显示的每个图标对应的复选框,同时清除不想要显示的图标对应的复选框,如图5.8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a.打开“个性化”窗口。图5.11设置桌面“小工具”项设置“开始”菜单。

个性化环境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

1)项目描述

(1)自定义桌面。

(2)设置开始菜单。

(3)设置任务栏

2)项目实现

(1)自定义桌面。

启动Windows 7操作系统后,即可进入Windows 7的桌面。

图5.6 个性化快捷菜单

①桌面图标。

桌面图标可以代表一个常用的程序、文档、文件夹或打印机等,桌面上的图标除几个系统对象外,其余都是程序、文件或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图标。快捷方式是Windows提供的一种快速启动程序、打开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它是应用程序的快速链接。通过双击这些图标,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相关操作。

a.为程序、文件或文件夹在桌面创建快捷图标的几种方法:

·自动生成:这是某些应用程序在安装时自带的功能,在安装程序时可选择是否在桌面上为其创建快捷图标。

·通过右键菜单生成:在某一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即可为程序、文件或文件夹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图标。

·拖动生成:直接按右键拖动某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到桌面上,然后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项即可。

b.显示或隐藏常用桌面图标的步骤:

·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如图5.6所示。

家庭基础版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中“外观和个性化”组下的“更改桌面背景”选项中进行设置。

·在如图5.7所示的窗口的左窗格中,单击“更改桌面图标”,弹出“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

图5.7 个性化设置

·在“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中,选中要在桌面上显示的每个图标对应的复选框,同时清除不想要显示的图标对应的复选框,如图5.8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5.8 “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

②桌面背景。

桌面背景(也称为壁纸)可以是个人收集的数字图片、Windows提供的图片、纯色或带有颜色框架的图片。可以选择一个图像作为桌面背景,也可以显示幻灯片图片。

更改桌面背景的步骤如下:

a.在上面打开的“个性化”窗口中,单击“桌面背景”,弹出如图5.9所示的窗口,单击要用于桌面背景的图片即可。

图5.9 桌面背景设置

b.如果要使用的图片不在桌面背景图片列表中,请单击“图片位置”列表中的选项查看其他类别,或单击“浏览”项搜索计算机上的图片,如图5.10所示,然后在需要的图片上单击。

图5.10 选择桌面背景

c.单击下方的“图片位置”下的箭头,选择对图片在屏幕上以何种方式进行显示,然后单击“保存更改”按钮。

③主题的使用。

主题是计算机上的图片、颜色和声音的组合。它包括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窗口边框颜色和声音方案。某些主题也可能包括桌面图标和鼠标指针

Windows提供了多个主题,可以选择Aero主题对计算机进行个性化设置,如果计算机运行缓慢,可以选择Windows 7基本主题。

a.打开“个性化”窗口。

b.在窗口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主题;同时,还可以分别更改主题的图片、颜色和声音来创建自定义主题;也可以在Windows网站上的个性化库中找到要添加到用户的集合中的更多主题。

④屏保的使用。

当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鼠标或键盘后,屏幕保护程序就会出现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此程序为移动的图片或图案。屏幕保护程序最初用于保护较旧的单色显示器免遭损坏,但现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个性化计算机或通过提供密码保护来增强计算机的安全性。

打开或关闭屏幕保护程序的步骤:

a.打开“个性化”窗口,单击右下角的“屏幕保护程序”按钮,打开“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对话框。

b.如果要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在“屏幕保护程序”列表中单击“(无)”,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果要启用屏幕保护程序,在“屏幕保护程序”列表中单击某个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⑤定制桌面小工具。

Windows中包含许多被称为“小工具”的小程序,这些小程序可以提供即时信息,以及可轻松访问常用工具的途径。

a.鼠标右键单击桌面,然后单击“小工具”项。

b.在如图5.11所示的窗口中双击需要的小工具将其添加到桌面。

c.鼠标右键单击小工具,然后单击“关闭小工具”。

d.可以通过更改其设置,调整其大小,使其位于其他窗口的前端,将其移动到桌面上的任意位置以及进行其他更改来自定义桌面小工具。

图5.11 设置桌面“小工具”项

(2)设置“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是计算机程序、文件夹和设置的主门户。使用“开始”菜单可执行这些常见的活动:启动程序、打开常用的文件夹、搜索文件(夹)和程序、调整计算机设置、获取有关Windows操作系统的帮助信息、关闭计算机和注销Windows或切换到其他用户帐户等。

①自定义“开始”菜单。

a.鼠标右键单击“开始”菜单按钮,选择“属性”命令,弹出“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如图5.12所示。

图5.12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

b.单击“自定义”按钮,弹出“自定义「开始」菜单”对话框,从中进行自定义设置,如图5.13所示。

图5.13 “自定义「开始」菜单”对话框

②清理“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上的列表。

Windows会保存打开的程序、文件、文件夹和网站的历史记录,并在“开始”菜单以及“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上的跳转列表中显示这些历史记录。

清除列表的步骤:

a.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

b.在“「开始」菜单”选项卡内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若要阻止最近打开的程序出现在“开始”菜单中,请清除“存储并显示最近在「开始」菜单中打开的程序”复选框。

·若要清除任务栏和“开始”菜单上“跳转列表”中最近打开的文件,请清除“存储并显示最近在「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中打开的项目”复选框。

c.单击“确定”按钮。

若要再次开始显示最近打开的程序和文件,请选中这些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将程序锁定到“开始”菜单。

可以将程序快捷方式锁定到“开始”菜单的顶部,以便快速方便地打开这些程序。

a.找到需要添加的程序,然后鼠标右键单击该程序,单击“附件「开始」菜单”。该程序的图标将出现在“开始”菜单的顶部。

b.如果想取消,则在该程序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从「开始」菜单解锁”命令。

(3)设置任务栏。

图5.14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

任务栏是位于屏幕底部的水平长条。与桌面不同的是,桌面可以被打开的窗口覆盖,而任务栏几乎始终可见。它有三个主要部分:“开始”按钮,用于打开“开始”菜单;中间部分,显示已打开的程序和文件,并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快速切换;通知区域,包括时钟以及一些告知特定程序和计算机设置状态的图标。(www.daowen.com)

①任务栏介绍。

有很多方法可以自定义任务栏来满足用户个人偏好。例如,可以将整个任务栏移至屏幕的左边、右边或上边。可以使任务栏变大,让Windows在用户不使用任务栏的时候自动将其隐藏,也可以添加工具栏。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区域,选择“属性”命令,弹出“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如图5.14所示。

②任务栏外观显示。

可以设置任务栏是否自动隐藏、使用小图标、在屏幕上的位置及任务栏按钮的显示等。

下面是用于设置任务栏按钮外观的一些选项:

·始终合并、隐藏标签:这是默认设置。每个程序都显示为一个无标签的按钮,即使当打开某个程序的多个窗口时也是如此。

·当任务栏被占满时合并:该设置将每个窗口显示为一个有标签的按钮。当任务栏变得非常拥挤时,具有多个打开窗口的程序会折叠成一个程序按钮。单击此按钮会显示一个已打开的窗口的列表。该设置和“从不合并”与以前版本Windows的外观和行为都非常相像。

图5.15 通知区显示

·从不合并:该设置与“当任务栏被占满时合并”相似,只是这些按钮从不会折叠成一个按钮,无论打开多少窗口都是如此。随着打开的程序和窗口越来越多,按钮的尺寸会逐渐变小并最终在任务栏中滚动。

③更改图标在通知区域的显示方式。

默认情况下,通知区域位于任务栏的最右侧,它包含程序图标,这些程序图标提供有关传入的电子邮件、更新、网络连接等事项的状态和通知。安装新程序时,有时可以将此程序的图标添加到通知区域,如图5.15所示。

新的计算机在通知区域经常已有一些图标,而且某些程序在安装过程中会自动将图标添加到通知区域。用户可以更改出现在通知区域中的图标和通知,并且对于某些特殊图标(称为“系统图标”),可以选择是否显示它们。用户还可以通过将图标拖动到所需的位置来更改图标在通知区域中的顺序以及隐藏图标的顺序。通过单击图5.14“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中的“自定义”命令打开窗口,即可进行相关设置。

④将程序锁定到任务栏。

用户可以将程序直接锁定到任务栏,以便快速方便地打开该程序,而无需在“开始”菜单中查找该程序。

将程序锁定到任务栏的步骤,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a.如果此程序正在运行,则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上此程序的按钮,然后单击“将此程序锁定到任务栏”命令。

b.如果此程序未运行,单击“开始”命令,找到此程序的图标,鼠标右键单击此图标,然后单击“锁定到任务栏”命令。

c.也可以通过将程序的快捷方式从桌面或“开始”菜单拖到任务栏来锁定程序。

⑤调整任务栏大小。

可以调整任务栏的大小,以便为按钮和工具栏创建更多空间。

a.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上的任何空白区域。如果“锁定任务栏”旁边有复选标记,则任务栏已锁定。单击“锁定任务栏”可以解除锁定任务栏,这将删除此复选标记。

b.指向任务栏的边缘,直到指针变为双箭头↕,然后拖动边框将任务栏调整为所需大小。

(4)输入法的安装和删除。

下面介绍如何添加输入法:

①单击“开始”按钮→“控制面板”,在窗口中选择“时钟、语言和区域”下的“更改键盘或其他输入法”项,打开“区域和语言”对话框。

②单击“键盘和语言”选项卡,然后单击“更改键盘”项。

③在“已安装的服务”下,单击“添加”按钮,如图5.16所示。

图5.16 “文本服务和输入语言”对话框  

图5.17 “添加输入语言”对话框

④选择要添加的输入法,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17所示。

⑤在“文本服务和输入语言”对话框中,选中要删除的输入法,单击“删除”按钮。

图5.18 语言栏工具条

(5)输入法的使用。

①语言栏。

语言栏是一个浮动的工具条,如图5.18所示,它总是位于所有窗口的最前面,以方便用户选择需要的输入法,其默认状态为图标,表示处于英文输入状态。单击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可选择其他输入法,单击语言栏右侧的按钮可将其缩小到任务栏中。

②不同输入法的切换。

如果系统中安装了多种输入法,用户可以在不同输入法间进行切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可以通过任务栏上的“语言栏”来选择不同的输入法。首先单击任务栏上的“语言栏”工具条,打开输入法选择菜单,然后单击要使用的输入法,如图5.19所示。

图5.19 选取“中文(简体)-微软拼音输入法3.0版”

·使用【Ctrl】+【Shift】组合键依次切换输入法,或按【Ctrl】+【空格】组合键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③智能ABC输入法。

下面以智能ABC输入法为例来介绍输入法的使用。

a.认识状态工具条。

如当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后,将出现智能ABC输入法状态工具条,如图5.20所示。

图5.20 “智能ABC输入法”状态工具条

工具条按钮依次为:中英文切换、输入法切换、全角半角切换、中英文标点切换和软键盘。

b.输入技巧。

·词语简拼。

对于常用或已经多次输入的字词、成语,只要输入其声母即可。例如,“我”(w),“我们”(wm),“连云港”(lyg)。总之,用智能ABC打字要尽量以词语为单位输入。

·分隔符

在输入“西安”等词语时,利用简拼的方法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此时可以键入“xi′an”,“′”符号提供了手动隔音的功能,可以将连在一起的字音节分开。

·以词定字。

如果不能确定某字的拼音或者能确定拼音但很难找到它,用户可以用“以词定字”的方法来快速输入。例如,要输入“校”字,则可以先输入“校长”(xzh),然后选其中的“校”字就行了。

·输入英文。

在中文中夹杂英文通常要用【Ctrl】+【空格】组合键切换到英文状态。在智能ABC中只需要在中文输入状态中插入字母“v”,在其后面输入英文,然后按空格键即可,如输入“我真的很sorry”,首先在中文状态下输入“我真的很”,然后输入“vsorry”,按空格键。

·输入小写中文数字

如果输入小写中文数字,在前面以字母“i”开头。如输入“i5”,即可得到“5”字。

如果在当前提示板的10个汉字中都没有需要的汉字,可以通过提示板右下方的向右或向左黑三角,或者按【PgDn】键或【PgUp】键翻页,直到显示需要的汉字,然后按相应的数字键即可。

c.标点符号的输入。

在进行汉字输入时,经常需要输入标点符号,可以在键盘中找到对应的标点符号,常用标点如表5.1所示。

表5.1 中文标点符号与对应的键盘

d.软键盘的使用。

在进行汉字输入时,有些特殊符号可能需要使用“软键盘”才能输入。用鼠标右键单击“软键盘”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其中一项,如图5.21所示,然后在其中找到需要输入的符号。再次单击“软键盘”按钮,即可关闭软键盘。

图5.21 软键盘

在录入文字信息中,可能需要输入一些键盘上无法直接输入的字符,如罗马数字Ⅲ、单位符号℃、特殊符号★等,可以借助软键盘选择相应的键盘模式完成输入。

e.全角和半角。

全角指一个字符占用两个标准字符位置,半角指一个字符占用一个标准的字符位置。汉字字符规定了全角的英文字符及国标(GB 2312—1980)中的图形符号和特殊字符都是全角字符。通常的英文字母、数字键、符号键都是半角的。

不管是半角还是全角,汉字都要占两个字节,所以全角与半角的选择对其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此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数字以及英文字母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了。在选择全角后,即便是字母、符号、数字等都无一例外地要被当成汉字进行处理,从视觉角度上看,它们因此也显得别扭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