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指新出现的教育技术,与之对应的是传统教育技术,这种理解强调对传统的革新;另一种指现在正在使用的教育技术,它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李克东教授对现代教育技术做出这样的定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的教育思想。
当前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选择,避免一味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和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环节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观念
1.知识观
任何知识都是人们在自己的认知里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随着人们对事物规律认识的深化,这种解释或假说会被不断改写和升华,然后出现新的或更准确的解释。尽管语言和文字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种知识就有了同样的理解。不同的人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知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逻辑建构起来的。当新的知识观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倾听、采纳不同的意见,给学生检验理解正确性的机会,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www.daowen.com)
2.学习观和教学观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能只是通过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完成知识建构,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完成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还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力及实践能力。
3.师生观
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就在于教师能够从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当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和教育的研究者。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上,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被看作是待点燃的火把,学生的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4.媒体观
教学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只是作为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成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帮助学生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5.人才观
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因而素质型人才观除了重视传统的德智体内容以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相关的协作精神、适应能力。为适应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上应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