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计算机导论: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导论:入侵检测技术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1)按照技术划分①异常检测模型:检测与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偏差。入侵检测技术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为两种技术:一种是异常检测,另一种是特征检测。

计算机导论: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可以被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包括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

(1)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攻击源或者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的位置。

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入侵检测的行为分为两种模式: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前者先要建立一个系统访问正常行为的模型,凡是访问者不符合这个模型的行为将被断定为入侵;后者则相反,先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不利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归纳建立一个模型,凡是访问者符合这个模型的行为将被断定为入侵。

(2)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按照技术划分

①异常检测模型(anomaly detection):检测与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偏差。如果可以定义每项可接受的行为,那么每项不可接受的行为就应该是入侵。首先总结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用户轮廓),当用户活动与正常行为有重大偏离时即被认为是入侵。这种检测模型漏报率低,误报率高。因为不需要对每种入侵行为进行定义,所以能有效检测未知的入侵。

②误用检测模型(misuse detection):检测与已知的不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可以定义所有的不可接受行为,那么每种能够与之匹配的行为都会引起告警。收集非正常操作的行为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中的记录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这种检测模型误报率低、漏报率高。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地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特征库必须不断更新。(www.daowen.com)

2)按照处理对象划分

①基于主机:系统分析的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件日志、应用程序的事件日志、系统调用、端口调用和安全审计记录。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主机系统,是由代理(agent)来实现的,代理是运行在目标主机上的小的可执行程序,它们与命令控制台(console)通信

②基于网络:系统分析的数据是网络上的数据包。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由遍及网络的传感器(sensor)组成,传感器是一台将以太网卡置于混杂模式的计算机,用于嗅探网络上的数据包。

③混合型: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都有不足之处,会造成防御体系的不全面,综合了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既可以发现网络中的攻击信息,也可以从系统日志中发现异常情况。

(3)入侵检测技术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为两种技术:一种是异常检测,另一种是特征检测。

①异常检测: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建立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当前主体的活动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可能是“入侵”行为。通过检测系统的行为或使用情况的变化来完成。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②特征检测: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征,如网络数据包的某些头信息。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特征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然后将观察对象与之进行比较,判别是否符合这些模式。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