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1959年,德州仪器与仙童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所谓IC,就是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基本特征是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图2.7)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SI(Middle Scale Integration)。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能力、可靠性、电路设计的模块化方法,确保了快速采用标准化集成电路代替了设计使用的离散晶体管。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存储器进一步发展,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软件也越来越完善。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使IBM决定召集6万多名员工,创建5座新工厂。1964年IBM生产出了由混合集成电路制成的IBM 350系统,这成为第三代计算机的重要里程碑。其典型机器是IBM 360,如图2.8所示。
图2.7 小规模集成电路
(www.daowen.com)
图2.8 IBM 360
由于当年计算机昂贵,IBM 360售价为200~250万美元(约合现在的2 000万美元),只有政府、银行、航空和少数学校才能负担得起。为了让更多人用上计算机,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公司共同研发出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Multics[UNIX的前身,绝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都深受Multics的影响,无论是直接的(Linux,OSX)还是间接的(MicrosoftWindows)]。
Multics的概念是希望计算机的资源可以为多终端用户提供计算服务(这个思路和云计算基本是一致的),后因Multics难度太大,项目进展缓慢,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公司相继退出此项目,曾参与Multics开发的贝尔实验室的程序员肖·汤普森(Ken Thompson)因为需要新的操作系统来运行他的《星际旅行》游戏,在申请机器经费无果的情况下,他找到一台废弃的PDP-7小型机器,开发了简化版的Multics,就是第一版的UNIX操作系统。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在UNIX的程序语言基础上发明了C语言,然后汤普森和里奇用C语言重写了UNIX,奠定了UNIX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