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目前早教、幼教课程编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它起源于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的观点,博比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而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终极目的的媒介,所以在课程开发时要考虑到完满的生活需要学生学习哪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泰勒在博比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开发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目前早教、幼教课程编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它起源于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的观点,博比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而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终极目的的媒介,所以在课程开发时要考虑到完满的生活需要学生学习哪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模式重视确定课程目标环节,重视课程目标是否达成。
泰勒在博比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开发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课程开发的四个任务领域:
1.选择和界定目标(www.daowen.com)
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及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学习经验及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4.课程评价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坦豪斯,他认为目标模式只是将知识看作确定的、不变的,忽略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所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重视学习的兴趣、需要与体验。
过程模式的设计程序是:设定一般目标—实施教学活动—论述—评价教学活动,过程模式围绕“问题展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实践模式
实践模式是对目标模式和理论模式的批判,代表人物是施瓦布。其基本观点为:课程开发应该聚焦于具体教学情境和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问题和可能性,而不是课程开发的原理和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早教机构运营管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