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入21世纪的时刻,在世界经济发展正超越国界并带来更好的机会、更多的贸易、更快的发展、更大的繁荣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感到培养人才的紧迫。1994年底,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普遍感到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偏低,不同学科的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薄弱的问题。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培养的人才提出了高素质和创造性两条要求,这是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讨论,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些都是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德、智、才、学、体是人才成功的五大内在因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教育的确存在十分突出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验讲到:“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正是这十分重要的两点,为他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奠定了基础。而这基础中的第二点却不是从中国学到的。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使命。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四个方面:旺盛的创造欲、科学的思维方法、广泛扎实的知识基础、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训练。创造力涉及到人的思想(新思想、新观念)、智力(知识的积累、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心理(灵感、意志)等,是一个人思想心智能力素质的总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是创造活力的源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创造人才的基本条件,长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积累才会爆发出创造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意志都是创造成功的保证。所以,素质教育才是创造教育的根本。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打好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人的一生,素质总是处在动态发展之中,常常受到内因外因的制约和影响而发生变化。某个时期某方面的素质突出起来,另方面的素质表现一般,甚至泯灭消失。有的学生在校表现突出,步入社会后却“泯然众人矣”;有的学生在校表现一般,步入社会却如鱼得水,成绩突出。因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终生的;但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是在特定的年龄段形成的,往往集中在学校教育时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在婴幼儿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大约在14岁左右发展速度减慢,青年时期发展趋于成熟),因而学校教育在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为他们终生打下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健康的良好基础。(www.daowen.com)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良好的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和发展上;注重基本品质的培养,人的知识积累、智力的发展、思维品质和精神情感的养成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本方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发展。素质教育以个人素质的相对完善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目标,有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强调“授人以鱼”,现代教育重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强调“授人以渔”;素质教育重综合素质的养成,强调的是更重要的人(并不是不要鱼);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