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实效,简便好懂、有用有趣”的原则来选取并组织语法内容,建构中学语法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实际指导看语法教学现状的思路
1.主观上须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
文的基础,是入门之学。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而语法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就是是否正确,而“对不对”的问题正是语法研究的任务。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规律,它贯穿于听说读写的系列过程中。这足以证明,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废弃。既然语法是语言的法则、规律,它就相当于数学科的公式,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首先讲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解题,可见公式是解题的钥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所以每遇公式大讲特讲。而相当于数学公式的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知识却没能享受到数学公式的待遇,相反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就形成了语文教学的怪圈。众所周知,各级各类的数学考试不直接问××公式是什么,而是通过考生解题考公式的运用。这就像语文考纲关于语法内容的规定一样,不考名词术语,而是通过测试语言知识及运用、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写作五大项内容,来考查学生对词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语法教学不可废弃。但在这里需强调一点,对待语法教学的态度由轻视到重视,这是好现象,但要把握好尺度、分寸、标准,不能过分强调,不能把语文教学完全变成语法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和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
2.把语法教学时刻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判断对不对,这正是语法的功能,其次才是好不好,这是修辞的功能。因此语法教学是基础教学,是起步教学。在考试中主要通过以下题型来考查语法知识:①修改病句:a.公文式的短文修改;b.句子衔接;c.用词是否恰当;d.根据例句仿新句等等。②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大难问题,甚至谈虎色变。其实阅读也离不开语法知识,如归纳段意,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实际上利用语法知识就变得很简单了,选一个主谓句,让这一段描写的对象作为主语,然后追问怎么样谓语就出来了,这就是段意。还可将主谓句变为偏正句。举例说明之,描写的对象是“森林”,森林怎么样——“茂密”,合成为主谓句:森林茂密,变形为偏正句:茂密的/森林,两种形式表意相同。当然这只不过是归纳段意的一种简便易学的方法。③写作。阅读和写作是语文餐桌上的两大主菜,比重越来越大,在写作中就更能显出语法知识的“能耐”,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语气是否正确等等。总之,把语法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是高明之举。功夫应下在平时,要想成绩好,平日时间找,关键时刻不烦恼。
3.变语法理论体系为语法应用体系
大中小学的语法知识内容要形成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搞好衔接,并具有明确的各学年的智能训练要求。要研究编制符合汉语语法的学习规律,特别是符合汉语法学习心理的教材,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更要有语法教学法的指导书,让老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其本。50年代使用的“暂拟系统”和80年代使用的“系统提要”,都是教学语法的知识体系,基本上属于语法理论体系。作为语法知识体系,应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内容全面、系统严谨、知识性强、训练具体,并有针对性。而中学语法教学,其对象是十三岁到十六七岁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其内容是中学生的母语语法,其课时只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稳定且随意性很强的可有可无的一小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规范母语的能力。所以中学语法教学只能选取“暂拟系统”和“系统提要”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即学生最实用、最基本、最直接而又能够学习、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上是语法应用体系,它是由最实用、最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科学的语法教学法、具体到位的训练内容等组合而成。
对中学语法知识内容可按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
(1)选择语法的最基本内容。先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法基础知识的概况,不要求细,只是系统的网络式的粗线条的掌握。汉语同英语不同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几乎可以充当任何句子成分,这就是因为没有形态变化,组合起来很容易,组合可以靠原词之间的意合,而不靠形态的变化。而最基本的组合方式有五种:并列、偏正、支配、补充、陈述。语素同语素组合,词与词组合,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组合,都由这五种组合方式决定。词、短语、句子的组合关系基本一致。理解了词的组合关系,可以导出短语、句子的组合关系。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这种组合关系,学会分析它们的结构,就相当于掌握了“通项公式”,能用规律来驾驭语句结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2)选择最实用的语法知识。常用的语法知识包括实词的搭配、虚词的使用、句子的结构、语序的安排、句式的变换、句子的衔接和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式、修改病句等等。以上语法知识常考,如句子的结构:请选出与例句“你就请他进来”句子结构类型基本相同的一项( )
A.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吗?
B.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C.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D.这件事大家都忘了。
这一题答案为C。这一题主要用于检测考生对兼语结构的识别,同时检测考生对兼语、连谓的区别以及对兼语与双宾语的区别。做此题首先要确定所给例句结构(兼语)。第二步是将各选项进行结构分析。第三步进行结构对照,找出答案。考生很容易将兼语结构与连谓结构、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动宾结构相混淆,因而造成错选答案。部分考生错选答案为B项,就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
(3)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选择学生最易出错的语法现象,利用好身边错误的典型,进行分析,学生容易接受掌握。如结构混乱、语序失调、实词搭配不当、虚词用错、句意不清等等。主要传授规范的语法格式,及时纠正错误,分析原因,提高辨别语言正误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须规范化,不规范就是病句。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病句的种类很多,《考试说明》将病句的修改规定了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这一部分能力训练集中到重点方面,既能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又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4)选择有利于培养运用语法良好习惯的训练内容。读书百遍,不如一练。吕叔湘先生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他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这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在练中悟道。选择有效的训练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语言里所有的词构成了语言的词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因而掌握一些词汇知识对学好语言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近年高考考纲对词汇的要求是: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测试级别属D级,即要求能应用。近年词汇测试定位在词语(两字)、成语、虚词的使用三方面。这种测试往往与修辞结合起来。不仅要回答是否正确,还要回答是否恰当。还常常结合语境进行,这要求考生能结合语境反复推敲,找出最贴切的词语,结合这一要求教师就应拟定一整套讲练结合的系列方案。
a.讲清词汇知识点。讲清语素、词、字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各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组合方式,如何正确使用词语,等等。同义词辨析,根据语境辨析语音义。
b.题型分析。如: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有两个窗户,家具简单而___________。
②按规定,年终报表必须在12月中旬上报,若有特殊情况可以推迟若干天,但必须___________原因。(www.daowen.com)
③形式主义是用形式方面的追求来_________内容的空虚和谬误。
A.质朴 声明 掩盖;
B.淳朴 声明 掩饰;
C.质朴 申明 掩盖;
D.淳朴 申明 掩饰。
分析:答案是C。这一题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和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加以运用的能力。题中包括三组同义词,这就要运用“排除法”,从每组词中选择一个用于句中。做题时要避免按A、B、C、D顺序逐项试验,不要急于得出选项,而是针对每题从同义词组中选出恰当的词,这样答案就自然得出。如忽视语境,可能会错选A,原因是题①选“质朴”对,题③选“掩饰”、“掩盖”都可,而仅从“须——原因”来看,选“声明”“申明”都行,但联系题②的全语境,我们从“报表……上报”可知,说明原因是向上级陈述,故知使用“申明”贴切、得体。由此可见,错选A项是由于对语境裁取过窄造成的。
总之,教师应通过设计有效而实用的讲练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使之通过过程养成自觉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
4.语法教学的方法要科学、灵活、实用
张志公先生曾经感慨地说:“30多年,中学语法教学很大的失误是没有研究语法教学的结论,没有研究语法教学法。”一语击中要害,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痛处,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今后的语法教学指明了方向,要采取科学、灵活、实用的科学方法。
(1)变静态的语法教学为动态的语法教学,以动态的语法教学为主且与静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静态的语法教学是指教学没有进入交际活动的语言结构,只是静态地分析语言结构关系,分析各种语法结构,分析语言结构的显性意义。如下列两句的语法结构及显性意义是:
a.老王/打开了/门
b.门/被老王/打开了。
动态的语法教学是指教学进入交际活动的语言结构,使用语言结构,适应语境对语言结构的制约,使用语言的隐性意义。如教上述两种语言结构,就要教这两种语言结构如何使用,表示什么隐性意义,强调“人”怎样用a,强调“物”怎样用b。在动态的语法教学中,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语言结构,语言结构必须适当变换去适应环境,以充分地表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
(2)变封闭式语法教学为放射式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研究对不对;修辞是语言的选用法,研究好不好;逻辑是语言的思维法,研究行不行,合不合理,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
a.儿童在欢庆“六一节”。
b.祖国的花朵在欢庆“六一节”。
研究这两句的结构,是语法;研究用什么语境,取得什么效果是修辞;研究语义词语搭配,是逻辑。过去在语法教学中常常局限于语法范围。其实在动态的语法教学中,语法、修辞、逻辑是互相联系,熔于一炉的。
总起来说,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语法教学方面的指导书和方法更是空白。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探索,总能找出多快好省的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