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试教育:为何被称为负教育?

应试教育:为何被称为负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试教育用来要求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是分数,用来评价和要求学校教师的也是分数。因此有些人称应试教育为“负教育”。首先,应试教育重升学教育轻能力培养。以往我们对非智力因素对人发展作用不重视,因此,当人们认识到人之智力成就很大程度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时,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问题才逐渐受到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把教育的聚焦点只对准升学考试,围绕升学考试加强教学;教师为应付考试进行教学,而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智育方面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忽略勤于实践,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一味注重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一味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大搞题海战术,增加训练力度,增加各种测试和考试使得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来对付考试,脱离社会,从小背上沉重的“升学”、“分数”的包袱。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其消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其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如下:

(1)表面性。应试教育,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只抓并不标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考试成绩;素质是更为深层次的、长久起作用的人的品质。因此,应试教育实际成为肤浅的、庸俗化了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和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教育领域里的弄虚作假现象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造成教育效果的虚假性。

(2)片面性。由于以选择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手段、再加之现行的考试制度的诸多不完善因素,导致学校教育内容实际上被区分为考试内容和非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的教学大大强化和扭曲,造成学业负担过重。这不仅使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被削弱,而且智育也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非考科目的学习走过场,非考试要求的能力,如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被严重忽视,造成学生素质的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3)局部性。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在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而这种选拔又以现行学科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把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立起来,使基础教育实际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4)机械性。应试教育用来要求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是分数,用来评价和要求学校教师的也是分数。这就造成一方面有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分数面前被湮没了,教育不是帮助每个学生在他的起点上前进、在他的优势上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人生道路,难免造成不同类型的人才被扼杀;另一方面,以考试成绩表示的教育结果被无限地夸大,而教育过程却被严重地忽视了。往往把教育过程和指导学生应考过程实际等同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自觉地提高学生素质,甚至违反教育规律。这样的教育过程,有时也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但不仅不能使学生良好的素质得到培养,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有些人称应试教育为“负教育”。

2.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有人说“课堂学知识,课外出人才”是颇有道理的,应试教育则是强迫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禁锢人的智力发展,扼杀人才。

首先,应试教育重升学教育轻能力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的一切工作仿佛都是围绕升学考试的核心转动,这是存在于我们教育内部的一个顽症。从小学到研究生院都存在为了考试而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使我们不得不怀疑教育的本来职能是否已被替代。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受教日深,机械性日重,高分低能。由于高分并不完全意味着能力,因此,只重考试升学的教育方向与强调提高人本素质的教育相悖,其实效也与追求真才实学,追求智力、能力、体力统一发展的人力素质教育相去甚远。

其次,应试教育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养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人应兼具的发展基础。以往我们对非智力因素对人发展作用不重视,因此,当人们认识到人之智力成就很大程度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时,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问题才逐渐受到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然而,我们对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极其不够的。正因为重视不够,所以至今我们还是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教育附加。对它既没有考核的办法,又没有培养的方法,以致学生在这方面进步不明显。

3.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教育的过程是发展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而人的价值的核心就在于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由于人的价值是在社会参照系中受评判的,所以自我意识实质就是个体在社会背景中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明白如何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符合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的核心就是受人生观驱使,追求个性丰满、并在从事社会事业中实现人的价值的行动。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人格教育有益形成人的尊严,这种人的尊严既要求社会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要求个体自尊自重,自我约束,并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能公正评判是非,与人建立互相尊重和关心的社会关系。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应当使人意识到: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他享有一个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一份责任。如果我们缺乏上述意识,只能说我们的人本素质还不高,改善、发展、提高这一素质,正是我们教育的任务。当前人们有世风日下之叹,这与我们对人本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不无关系。

4.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就目前上市的教育图书来看,用于学生强化训练的资料图书层出不穷,而真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研究的书籍却少得可怜,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旁证吗?(www.daowen.com)

5.浪费教育投资

为了应付升学率致使许多学校加大留级率,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教育,浪费教育投资。另外,以强化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应试考试,学生在购买资料上的费用高得惊人。

6.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此外,被世界各国视为未来教育最重要的追求目标的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需要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氛围。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精神等创造性个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

7.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8.导致学生的严重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和学习生活单调,中小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根据诸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厌学面高达1/3以上,其中不乏一些学习优秀生。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9.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影响教师队伍稳定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随着工农业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均有改善,惟有中小学教师在考试机器的压轧下,压力日增,如牛负重,教师相当普遍地存在厌教心理,加之待遇较低,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10.师生关系紧张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普遍紧张,这是因为:首先,由于教育目标单一,方法单调,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和心理逆反。其次,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育过程中强制因素多,学校教育中管理主义倾向在发展。再者,教育竞争对学生和教师压力大,师生双双负担过重,影响师生情绪稳定,而且教育出现功利主义倾向,学生成了教师挣分数的工具,致使师生处于疏离状态。再加之教师偏爱学习尖子生,排斥后进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而使教育氛围中火药味很浓。

11.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可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