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看现有的系统磁盘分区
查看整个系统内的设备分区列表。通过分析列出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该硬盘的使用情况。如上述代码中显示,该系统中存在两块硬盘,名称分别为sda和sdb。其中,sda是在安装系统时进行了规划,从命令输出的结果可知,它的容量大小为21.5 GB,共有41 943 040个扇区;sdb的容量是10.7 GB,有20 971 520个扇区。
sda被分成3个分区:sda1、sda2和sda3,从分区的起始扇区可以看到三个分区连续排列,并且分区sda3的最后结束扇区为41 943 039,接近硬盘的扇区总数,说明该硬盘已没有剩余的空间可以进行分区操作。
sdb则是一个没有任何分区的完整的空闲的硬盘。接下来使用fdisk的命令对sdb进行分区的操作。
(2)分区操作
使用fdisk命令进入交互分区模式:
使用fdisk对分区进行新建、修改、删除的操作。在键入w保存命令之前,都是没有写入分区表的,随时可以撤销;或者键入q不保存退出。
NOTE
fdisk命令工具创建的DOS格式的分区表,是一种最常见并且最大限度兼容别的操作系统的分区表,但其最多只能支持2 TB的分区大小。
工作技巧
在生产环境中,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对正在使用的硬盘进行分区操作,比如对已经安装并正在运行的操作系统的硬盘进行分区是不允许的。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下必须对正在使用的硬盘进行分区,分区调整后保存到分区表,这时正在运行的系统内核并不会识别新的分区表,也就是说,调整后的分区不会被系统识别。必须进行重启或者使用partx命令强制系统识别新的分区表,使其生效。
(3)创建文件系统
示例:将/dev/sdb1格式化为ext4的文件系统。
2.挂载和使用磁盘分区
示例:将/dev/sdb1挂载自定义的/data目录。
要使用Linux分区,在格式化完成后,还需要对分区进行挂载。所谓挂载,就是将需要使用的分区载入某一个目录。该目录称为挂载点。挂载点必须提前存在,挂载成功后,在挂载点目录下创建的所有文件实际上就存储在挂载的该目录下对应的分区上。(www.daowen.com)
NOTE
若挂载点本身非空,载入分区后,原目录下的文件会暂时“消失”(不可访问),被挂载上来的分区上的内容所取代,等到该分区被卸载后,原目录中的文件就会再次显示。一般不会使用非空的目录作为常用的挂载点。
示例:查看分区挂载情况。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分区到挂载点,可以立即生效,但是系统重启后不会自动挂载。如果需要在系统每次开机时都自动将指定的分区挂载到某个特定的目录,则需要将挂载信息写入系统的配置文件中。
示例:/dev/sdb1开机自动挂载到/data目录。
在fstab配置文件的最后添加一行挂载记录。fstab文件格式分为6列,每一列的内容含义如下:
①设备名或者设备的卷标。
②挂载点。
③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④文件系统的挂载参数。
⑤是否使用dump命令备份,0表示不要进行dump备份,1表示进行dump备份,2表示进行dump备份,但重要性比1小。
⑥是否使用fsck命令检验,0表示不要检验,1是要检验,2是要检验,不过优先级小于1。
工作技巧
在fstab中,分区的设备名称不推荐使用/dev/sdb1,因为如果以后对该分区所在的硬盘进行分区调整,其分区号数字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更推荐使用LABLE或者UUID格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