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要求Ⅰ级边坡监测断面不少于2个,每个监测断面上的地表位移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水文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其他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本次分别在东帮北采坑1条、南采坑边坡布置2条监测断面,每条断面布置4个变形监测点、2个水文点、2个边坡振动监测点;西帮巡视监测为主。对于主要裂缝,每条裂缝监测点不应少于2组,并且在裂缝的最宽处和末端必须设立监测点。
7.4.3.1 基准点的布设
(1)选择在边坡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易保存的地方埋设。
(2)基准点标志用Φ18mm的钢筋加工而成,长400~500mm,顶部刻化一个十字丝,十字丝宽度应<0.2mm。
(3)在选定的位置挖一个0.3m×0.3m×0.8m(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浇筑约0.7m,埋入测标,露出混凝土面5mm,上部制作一个厚约5cm的保护盖。
(4)此基准点同时作为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准点。
(5)共布设4个基准控制点作为边坡地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网和监测点的基准点。地表水平位移按照三等水准监测等级要求进行误差控制;垂直位移按四等水准的监测点和监测网要求的中误差进行施测。
(6)当基准点与测点间不能通视或距离太远时在场地内设置工作基点,每期变形观测时先对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再对监测点进行观测。(www.daowen.com)
7.4.3.2 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要点
(1)表面位移监测点布设
在测点位置挖一个0.3m×0.3m×0.5m(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浇筑约0.3m,埋入长300~500mm长钢筋(顶端磨圆)或50mm长、直径20mm的圆头钢钉作为观测点。
(2)裂缝位移监测点监测要点
①人工监测:对于坡面地表发现的裂缝应分条进行编号、走向和长度,每条裂缝的两端、拐弯、中部和最宽处的两侧,应设立成对观测标志,并编号;用钢尺测定成对标志间的距离,变换尺位两次读数,读至0.5mm,其差值不应大于1 mm。
②裂缝变形仪器监测:边坡顶部或裂缝明显可能形成潜在不稳定边坡的地段,除采用精密仪器监测,以确定掌握边坡的移动过程外;若边坡变形量或变形速率持续加大,根据矿山企业目前现有的3台裂缝报警仪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安装。裂缝监测应读取宽度、错位、深度变形数据,监测数据应分别量至0.1mm、0.5mm和1.0mm。
水文监测与振动监测点的布设和具体监测要求,应根据监测专项设计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