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形整体南高北低,边坡高陡,主要采区位于一自然形成的溪沟内,自然地形坡度20°~30°;现在已经形成典型的山坡露天采场,大致呈南北向展布,长0.9~1.1km,宽0.8~1.0km。北部采坑为北采场主要开采Ⅰ、Ⅱ号矿体,南部采坑为南采场,主要开采Ⅲ、Ⅳ号矿体。采场东部边坡为下盘边坡,西部边坡为上盘边坡,矿区岩层总体向西倾斜,东部边坡为顺向坡,西部边坡为反向坡。
结合1号剖面(见后图5-4)来说,北采场现状坑底高程约3080m,坡顶高程约3456m,采场从坑底至边坡坡顶达高差约376m,平距485m,边坡角38°;其中现有运输平台3245m以上高差约210m,平距280m,现状边坡坡度约35°。此运输平台之上的露采边坡已经形成多年,并已经发生过H4滑坡,矿山进一步开采若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对北采坑东部边坡运输平台以上,将不会进行明显改变。北采场西帮边坡目前自坑底3080m至西帮边坡顶3345m,高差265m,平距361m,整体坡角36°,现状边坡稳定,也是现有运输平台之上后续开采也不会进行过多改变边坡现状坡度等边坡要素。
南采场现状坑底高程约3135m,东部2剖面一带,坡顶约3456m,从坑底至人工边坡坡顶高差约321m,平距约526m,平均边坡角31.4°,其中现有运输平台3270m之上岩体结构松散,高差186m,平距约354m,地形分台削坡后形成部分凸型坡,虽然平均坡度仅有27.7°左右,边坡上仍然发育有多条大致平行边坡走向的裂缝。(www.daowen.com)
南采坑东部3剖面一带,坡顶约3490m,从坑底3140m至削坡坡顶达高差约350m,平距约506m,平均边坡角35°,其中现有运输平台3270m之上岩体主要为碎裂结构中等风化岩体,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发育,高差220m,平距320m,平均边坡角约34.5°,在3360m之上曾经形成H1滑坡,已经被治理稳定;运输平台3270m之上在后续的开采中将不会明显改变边坡现状。南采坑西帮为切层坡,现状边坡顶高程约3410m,至现状坑底边坡高度约270m,平均坡度约36°,台阶边坡一般高度12m左右,坡度角35°~52°;但在坑底附近矿体及新鲜矽卡岩地段和3300~3350m高程段,由于运输道路修建,削坡坡度较陡,达45°以上,单台坡高近20m,形成上缓下陡的折线坡及较大临空,对边坡稳定不利。其中现有运输平台3233m之上至坡顶,高差约180m,平距198m,平均坡度42°,后续开采将保留现有运输平台不作明显改动。
根据《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按照边坡最终高度划分边坡等级,本矿山最终边坡高度大于300m小于500m,为高边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