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是由Icek Ajzen提出,它是在Ajzen和Fishbein于1980年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行为意愿所决定的,行为意愿是指个体想要采取某一特定行为的行动动机或倾向。而行为意愿由三个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决定,这三个变量又受到态度信念、控制信念知觉强度以及规范信念等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愿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见图4−1)。
1.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愿即主体执行特定目标行为的意愿,反映了主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愿强度。就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意愿越强,就越有可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企业生态文明行为态度,则是指企业对生态文明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地,企业的生态文明行为态度受主体拥有的大量有关企业生态文明行为的可能结果和对行为结果评估的信念影响,对企业生态文明的战略作用认识越深刻、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结果预期收益越好,则态度越积极。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行业竞争、企业责任、消费需求、发展战略等。
图4−1 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愿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www.daowen.com)
2.知觉行为控制。就有关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言,知觉行为控制由企业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感知的信念决定。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领导特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生态成本等。
3.主观规范,即主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目标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如政府、舆论媒体、股东对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就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观规范而言,它受企业对重要他人或团体对其是否执行企业生态文明行为的意向和期望的信念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管制压力、舆论压力、市场压力等。
本课题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搜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企业生态文明实施意愿及行为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