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观念科学和社会论意义上的理性政治学双重特征。从观念学角度考虑,生态文明正是在人类自然法则、生物学规定以及理性法则基础上,对于生态观念和思想总体逻辑的科学反思和理性批判。具体说来,包括生态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文化观、生态发展观等生态文明观有机整体。从理性政治学角度考虑,基于意识形态的国家和社会战略重构功能,对于生态文明总体实践进行社会反思和理性批判。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我国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思想的确立,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重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和权力规范。
刘宗超在其著作《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中指出,生态文明观是保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意识。严耕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一书中指出,生态精神文明建设要唤起全社会的生态科学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等,在全社会确立生态文明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律观等生态观念。刘湘溶在《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论述了生态伦理学以及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贾卫列、刘宗超在《生态文明观:理念与转折》一书中指出,要从国际战略、国家方略、区域发展三个层面构建全球生态文明观框架。廖福霖在其著作《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中,详细论述了包括生态安全观、生态文明哲学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刘思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学思想和生态经济学角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刘经伟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视角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有机联系,共同协调发展的总的科学观点和方法论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规律和社会规律为准则,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为目标。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思想贯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始终。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生态文明观运用其整体观、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等内容和观点指导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神支柱,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需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以人为本,以公平为原则,实现自然、经济、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为目标的整体、协调和全面发展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观和方法论的综合体现。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安全观。生态安全观是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它的生态就是安全的,否则就不安全。2000年11月颁布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将生态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生态安全正式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2.生态生产力观。区别于将自然视为异己力量的传统生产力观,生态生产力观将生态系统纳入生产力的全新视野,是一种整合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全新思维。生态生产力的运行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生态哲学观。社会主义生态哲学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一脉相承,既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矛盾体中同一性占主导地位,又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对强调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哲学观和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生态学哲学观的双重扬弃。
4.生态价值观。不同于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体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发展观,具有经济价值、伦理价值和功能价值等多种表现形式。生态价值观以生态合理性为最高标准,构成伦理、经济、社会、文化等价值因子的生态合理性有机整体。(www.daowen.com)
5.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问题归根结底研究的是生态利益和生态道德的关系问题,利益是生态伦理的逻辑起点,道德是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伦理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形成新型生态伦理规范体系,包含技术理性批判、制度理性批判和文化理性批判三个层面,具体包括生态意识观念、生态文化精神、生态环境的道德行为规范、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内容。
6.生态道德观。社会主义生态道德观是对社会主义生态伦理观的道德认识和评价,体现资本主义制度批判和技术理性批判的辩证统一,体现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理性结合,其内涵涵盖环境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自律和他律意识等多个方面。
7.生态文化观。生态文化观源于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对社会文化进行生态改造,使其走向生态文化的成果总和。生态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实现文化生态化;在制度层面建立生态共同体,实现环境保护制度化;在物质层面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实现文化价值增值。广义的生态文化主要研究生态类的生态规律,由生态伦理、生态交往和生态人组成;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研究个体生态性状的实现,包括生态价值、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
8.生态发展观。生态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主义实践指南。社会主义生态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体现人类整体发展思想,将人、自然、社会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社会主义生态发展观要求把发展视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有机发展整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发展。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内涵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内涵关系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