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全解析

揭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全解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认知观点解释道德发展,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揭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全解析

皮亚杰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所谓他律,就是以外在的价值标准作为道德判断标准。儿童在这一阶段只注重行为的客观效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具有客观性。所谓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具有主体性,开始考虑行为者的主观动机。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认知观点解释道德发展,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对偶故事:

故事一: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房间里玩,妈妈叫他吃饭。他走向餐厅,餐厅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装有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15只杯子摔在地上全部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趁母亲外出时,从碗橱里偷拿果酱吃。在取果酱时不小心碰倒了1个杯子,杯子摔在地上打碎了。

问题:1.约翰与亨利的过失是否相同?

2.约翰与亨利哪一个更坏些?为什么?(www.daowen.com)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5岁以前)。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把外部环境和自己区别开来。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这一时期的儿童行为,不能说是道德或不道德。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6~8岁)。该阶段也称他律阶段,这时儿童产生了遵守规则的意识。其道德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道德绝对主义观点。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士制定的,是神圣、固定且不可改变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二是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很少考虑主观动机。在这个年龄的孩子看来,打碎15个杯子的行为就要比打碎1个杯子的行为更恶劣。三是主张抵罪式惩罚。为了惩罚而惩罚,不考虑它与违规行为性质之间的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更赞成用打屁股的方式来惩罚当事人打碎杯子的行为,而不是让他用自己的零用钱进行赔偿。四是相信存在一种内在公正,违反规则理所当然受到惩罚,惩罚是天意。因此认为有些做了坏事的儿童摔跤、受伤等都是“老天爷”的惩罚。部分人也把儿童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道德实在论或心理现实主义。

第三阶段:可逆阶段(8~10岁)。该阶段也称自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其道德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道德相对论。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可以修改的。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甚至为了服务于人,规则是可以违反的。比如,为了救护生命而超速行驶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司机没有什么不道德。规则对他们来说具有一种互惠互利的特征,这种思想的出现标志着儿童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束缚,初步具有了自律道德水准。二是是非判断的标准不仅考虑后果,更要考虑动机和意图。亨利虽然只打碎1个杯子,但他是在偷吃果酱时造成的,其行为比约翰无心打碎15个杯子更恶劣。三是赞成回报式惩罚。处理违规行为时,要使惩罚性后果与“错误行为”相符合,以使破坏规则者能够理解他们的错误行为的意义,不再重蹈覆辙。他们认为对打碎杯子的儿童应该用他的零用钱来赔偿,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打屁股的惩罚。四是不再相信内在公正。他们从经验中知道,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如果没有被发现就不会受到惩罚,他们已经怀疑“老天爷会报应你的”这句话。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可逆阶段的儿童进行道德行为判断时,已经意识到社会规范的互惠互利性,也就是说,该阶段的儿童初步具有了一种观点采择能力,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进行道德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认识到,社会规范的真正含义在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个体的切身利益。当儿童能够从利他主义角度评判道德行为时,标志儿童公正观念的产生。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规范判断,而是出于关心与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这时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行动者及社会道德要求做出综合性评价。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品德发展阶段服从于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是以儿童的思维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儿童品德的发展遵循与思维发展相同的规律,通过儿童主体不断对道德环境进行同化、顺应、平衡,儿童的品德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进行品德教育的启示主要在于,在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而且不应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的强制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应与儿童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儿童品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