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问题
无论是加涅将学习按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意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与高级规则学习等六个层次,还是奥苏贝尔将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问题解决与创造等五种类型,其内都蕴含一个共同的精义思想:应将问题解决和概念与原理的简单应用或在熟悉情境中的应用区别开来,因为后两种应用的结果并不能让人习得新的概念、新的规则(包括高级规则)或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认为,“问题解决”的英文是problem solving,是指疑难问题(problem),即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它只能是那些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间接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的情境,而不是指个人直接运用已有知识(即仅凭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question)。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纽厄尔(Newell)和西蒙(Simon)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要素或成分:①一组给定的已知条件。也就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其中一般包含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态,这是问题的初始状态。②期望达到的目标。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也就是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③障碍。在给定的已知条件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些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定义了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
(二)问题的种类
为了便于人们认识不同问题的不同性质,进而采用不同的措施予以解决,根据不同的标准,心理学家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
1.界定清晰的问题与界定含糊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和界定含糊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目标状态(goal state)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地说明,或者两者都没有明确地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人根据问题的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把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如图7-1所示。
图7-1 四种问题类型
图中A、B、C是明确问题,而D则是模糊问题。图中A表示问题空间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明确,而且达到目标的两条途径都是相同的;B表示问题起点和目标明确,但有两条效率不同的达到目标的途径;C表示问题空间的起点和目标都明确,但不知如何达到目标;D表示问题空间只有起始状态明确,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都不明确。明确问题对于创造力开发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手段或途径的选择,即学习者要有选择新方法、新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至于目标则是十分明确的,没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所以这类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价值在于中间环节,教育者应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解决问题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模糊问题则无论在目标和手段上都需要学习者进行独特的选择建构,因此充分利用模糊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完全可能的。
2.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www.daowen.com)
根据在问题解决时问题解决者是否有对手,可分为对抗性问题(adversary problem)与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在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还要考虑受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例如,象棋、围棋、桥牌、扑克等游戏都属于对抗性问题。非对抗性的问题是指解决问题时没有对手参与的问题。例如,解决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等都属于非对抗性问题。
3.语义丰富的问题与语义贫乏的问题
根据在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多少,问题又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semantically rich problems)和语义贫乏的问题(semantically impoverished problems)。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如心理学家解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他们而言就是语义丰富的问题。假若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这种问题对他而言就是语义贫乏的问题。
4.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按照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将问题划分为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常规问题是指那些用常规手段即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只要按照人们惯用的手段和方法,按固定程序操作就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解决常规问题主要依赖从他人那里模仿得来的方法和手段完成。非常规问题是指那些需用非常规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非常规问题的特点是不能按照人们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而必须寻找新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解决常规问题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创造价值,但它却是积累经验、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不可缺少的。常规问题对于培养人的思维习惯甚至积累创造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人们不理解或不会解决常规问题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和把握非常规问题,因为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的区分本身就是相对的。
5.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将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是按照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划分的。封闭性问题也叫闭锁性问题,是指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唯一固定的答案。开放性问题是可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封闭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是创造思维所必需的两种互补性思维。但目前中国教育中过多地看重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这是必须努力改善的。
6.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曾经按层次和水平将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呈现型问题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书本提出),答案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问题解决者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标准答案,不需要也无机会去想象或创造。因此,有人将“呈现型问题”称为“虚假问题”。因为问题解决者不能主动参与建构问题,并且,这类问题的答案常常是唯一的,容易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妨碍创造性的发挥。发现型问题是一些由问题解决者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而不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发现型问题虽然并不一定产生创造性见解,这种问题也并没有超出人类认知的视野,但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才能获得,这样,它比呈现型问题的层次更高,也更有价值,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是这类问题。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指的就是这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