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费茨(P.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概括了较为成熟的人类学习动作技能的一般过程,并提出熟练动作的形成通常需经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1.认知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按照操作说明或使用手册要求,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并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过程。学习者在技能学习的起始阶段,通过对示范动作的观察,对刺激情景的知觉,形成内部动作映象,并以之作为执行动作时的参照。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为学习者提供恰当的知觉线索。学习者通过解释、说明、图片、讨论甚至是尝试等各种方式获取线索,并试图将这些线索内化统一起来,形成较为一致的操作方式。
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例如汽车司机初学驾驶时,需要仔细观察道路情况,评价前后左右的车距,调节车速和挡位,还需要视觉信息和手脚操作协调一致,学习者往往感觉应接不暇。这时,往往让新手司机先在平坦宽广的道路上学习基本操作,指出正确操作与错误操作在动作和时机上的差异,进而将实际操作与具体情境逐步结合起来。在此阶段,学习者忙于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虽此时的各种活动线索非常丰富,学习者对该动作注意的广度却十分有限,因此觉得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而常常顾此失彼,信息超载现象严重。在行动上则表现出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速度缓慢,出现很多多余的动作,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
2.联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成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包含的刺激与反应也非常复杂,所以此时的联系定位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此时学习者在掌握局部动作基础上,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形成连贯动作。但由于动作不是非常熟练,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表现为先集中注意做出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做出另一个动作,反复地进行交替。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已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随着练习时间和次数的增加,这种动作交替慢慢加快,技能结构的层次不断增多,最终学习者将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比较连贯的初级动作系统。
在此阶段,局部动作虽然已经形成联系,但动作之间的联系尚不够紧密、牢固。在完成动作活动过程中,视觉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肌肉运动感觉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并能运用来自外部情境的反馈信息和来自效应器官肌肉活动的内部反馈信息调节主体自身的动作。这时学习者动作紧张度降低,但并没有消失,遇到紧急情况或注意力分散时还会出现错误动作。整体上,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逐渐趋向消失,动作速度加快,练习者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在增强,初步动作系统逐渐形成。
3.自动化阶段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动作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实现。只要有启动信号,整个动作就能迅速准确地按照固定程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出现。此时,对技能控制已从大脑高级中枢逐步向脑的较低级中枢转变。整个动作过程几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一长串的动作系列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一气呵成。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操作者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整套动作,且无须特殊注意和纠正。如书法家在完成书法作品时,每一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如行云流水,而且字的框架结构安排合理,笔画的粗细得当,用力轻重适中,达到高速、轻松、精确、连贯的书写。
自动化阶段标志着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在技能形成的初期,人们完成每一个技能动作,都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意识的控制作用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犯错误也就难免。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为一个自动化的动作系统。人们完成技能时,只需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而不必关注个别动作的进行。②利用微弱的线索。任何动作都受情境中的线索指导。动作熟练者除了能注意到一些基本线索外,还能获取一些有助于个体辨认情境或指引其行动的体内外刺激。在初步掌握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对那些很明显的线索发生反应,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和错误。动作熟练后,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仅凭细微的线索就能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适当反应。例如初学打字的人,他的反应几乎完全由视觉线索指导。每看到一个字就需要用眼睛在键盘上找到相应的字母进行敲击。但熟练的打字员可以不看键盘,凭借肌肉线索和键盘的位置线索指导自己的反应,从而实现“盲打”。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在技能形成中,反馈对技能动作的学习和完善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动作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类:一类是外部反馈,另一类为内部反馈。外部反馈是指视觉、听觉等提供的反馈,它们具有外部的信息源。内部反馈指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它们是动作的自然结果。在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反馈的调节作用方式也在变化。在技能形成初期,内反馈与外反馈都很重要,但来自外界的视觉反馈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动作反应后所看到或听到的结果,对反应进行调整和校正,使动作朝向要达到的目标。随着技能的形成,外部感觉的控制作用逐渐为动觉控制所代替,动觉反馈在动作技能的调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篮球初学者需要看到球是否投进篮筐才能判断是否进球,而专业篮球运动员将球投出后,凭手感就能知道球是否会进了。④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技能动作的协调化运动程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连续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执行时间上的协调。走路时先动一足,后动另一足,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这是时间上的协调或连续性的统一协调。二是同时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空间上的协调。如走路时,移步配合手上的摆动。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的统一协调,又需要同时性的统一协调,从而构成一个协调化的运动程序的运动图式。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表现出同样操作水平的人,其熟练程度却可能不同。通过考察在不利条件下,动作是否能够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能判断谁才是真正的熟练者。例如,著名球星在有对手贴身防守,甚至在对手犯规而使自己失去平衡时,仍然可以将篮球投入篮筐。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不熟练者手足无措,而熟练者的技能发挥最高。到达自动化水平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例如,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雪茄生产工人的动作技能在四年的时间内都在进步,工人要掌握一定水平的技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3]许多体育技能的训练表明,一个运动员要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需要多年的练习。另外,技能的保持也需要大量的练习。(www.daowen.com)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四阶段论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的定向
操作定向是指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这种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准确而清晰的定向映象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实际的操作活动,缺乏定向映象或受到错误的定向映象调控的操作活动是盲目的尝试,不仅效率低下,也难以形成合乎要求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定向映象的形成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活动本身的各种信息,涉及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或顺序与操作活动方式(如操作的轨迹、方向、幅度、力量、速度、频率和动作衔接等);二是有关操作技能学习的各种有关或无关的内外刺激信息(如可被利用的反馈信息、容易引起分心的刺激等)。学习者了解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心理表征,即起到定向作用的心理映象。
2.操作的模仿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操作技能最终表现为一系列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也就是说,只有实际做出合乎法则的活动时,才能算是掌握了操作技能。仅在头脑中了解这种活动结构及其执行方式是不够的,没有实际的操作,不可能获得操作技能。通过模仿,把“知”转变为“行”,使头脑中的各种认识与实际的肌肉动作联系起来。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使之更完善、巩固、充实,有助于定向映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模仿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它在技能形成中调节、控制动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控制机制。通过模仿,个体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体验,有利于准确的动觉体验的产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动作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也不如意,且各要素相互干扰,个体动作主要靠视觉控制,其完成某一操作任务的效能较低。
3.操作的整合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提供的动作方式,但对于大部分复杂操作技能而言,不仅要准确地做出每一个操作动作,而且还应掌握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而这种动态联系在模仿阶段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能迈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能得以实现。在整合阶段,个体对动作的有效控制也逐步加强。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操作技能从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是熟练活动方式形成的必要基础。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整体动作趋于协调和连贯,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视觉控制不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作效能有所提高,疲劳感和紧张感降低。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个体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以操作熟练为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动作对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高度协调,不再需要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