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心理学》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心理学》摘要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心理学》摘要

(一)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客观主义认为,认识和学习是表征和反映客观实在的过程;建构主义则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解释并建构个体知识表征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观点: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毫无权威可言,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教给学习者,不要用人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二)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像早期行为主义者所说的是一个简单的“由外至内”的内化过程,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主动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具体来说: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www.daowen.com)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ittrock)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较好地说明了学习的这种建构过程。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有意义的过程。

(三)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白板一块,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经验和命题网络结构,这些原有认知结构和信念对他们建构新知识有特别重要作用,新知识经验正是在旧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由于人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恰恰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以自己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导致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以共享不同个体的思维成果,达到对知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理解。具体来说: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