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格式塔学习理论详解

教育心理学:格式塔学习理论详解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论证了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所以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不过,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把学习完全归之于有机体自身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根本上否认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认识看成是脑自生的东西,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教育心理学:格式塔学习理论详解

格式塔心理学派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是德国研究知觉心理学问题时形成的一个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Wertheimer)、苛勒(W.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等。该学派以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从整体观点出发,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感觉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经典实验

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建立在对黑猩猩学习现象的观察基础上。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论证了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所以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

情境一: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而,黑猩猩思考一会儿,突然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把香蕉拨了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棒子与远处香蕉的关系,就一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末端,以便能获得远处的香蕉。

情境二:在房间中央的天花板上吊一串香蕉,猩猩站在地板上而不能拿到,房间的四周放了一些箱子。面对这样一个情境,猩猩开始采取跳跃的方式获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它不再跳,而是走来走去,突然它站在箱子前面不动,过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它还能把两个或几个箱子叠起来(如图5-1所示)。这便是苛勒所说的对问题情境的“顿悟”,即只有对问题情境进行改组,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www.daowen.com)

图5-1 苛勒的黑猩猩实验

(二)基本观点

基于对黑猩猩学习现象的观察基础上,格式塔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是:第一,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苛勒指出:“学习在于发生一种完形的组织,并非各部分的联结。”该完形与新情境相对应,反映了情境中各事物的联系与关系。第二,从学习的过程看,首先,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大脑能利用过去经验,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知觉的组织律。

(三)评价

格式塔学派学习理论有重要的贡献,它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组织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试误而形成的联结活动,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反对刺激-反应学习;它的知觉组织原则对学习和记忆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它提出的顿悟学习,不同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且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错误进行了批判。不过,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把学习完全归之于有机体自身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根本上否认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认识看成是脑自生的东西,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同时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对立起来,完全否认试误学习,也是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的。但是毋庸置疑,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挑战,并为以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