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生理机制。这种现象同时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条件作用的研究。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他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不需要任何训练和经验,巴甫洛夫称它为“无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学习的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就是在他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生理机制。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将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一)经典实验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巴甫洛夫和他的同事研究了狗的消化过程。他在研究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狗只要一看见肉粉(食物),唾液分泌量就增加,在实际吃到肉粉以前就已经分泌唾液了。他把这种现象叫作“心因性分泌”,同事们为此提出了在当时的心理学界比较通行的“内省法”来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现象(站在狗的立场思考),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疑问。这种现象同时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条件作用的研究。他又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见图4-1所示。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肉粉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分泌出唾液。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他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不需要任何训练和经验,巴甫洛夫称它为“无条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肉粉被称为“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stimulus)”。

图4-1 巴甫洛夫的实验

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而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由于这些刺激对研究者关注的唾液分泌等反应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它们被称为“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但是,如果将中性刺激(如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中性刺激就能够引发某种与无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反应相似的反应。换言之,铃声的单独呈现也能使狗分泌唾液。这个过程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见图4-2所示。

图4-2 经典条件反应的建立

条件反应是动物作为特殊经验的结果而产生的,是后天习得的反射,即在外部刺激物作用下而产生的反射,条件刺激物有实物(第一信号系统)和言语、语词(第二信号系统);无条件反应则是有机体与生俱来、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强化(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次数越多,条件反应就越巩固。

(二)主要内容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以下学习规律:(www.daowen.com)

(1)习得律(acquisition):认为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的,是后天习得的。

(2)消退律(extinction):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削弱甚至消失。

(3)泛化律(generalization):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辨别律(discrimination)或分化律: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相似的刺激做出反应。如:当狗学会只对某种条件刺激(每分钟70次的滴答声)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反应,就出现了条件反射的分化。

(5)高级条件作用律(high-order conditioning):原来的条件刺激用其他各种刺激来替代,也可唤起相应的反射,此时原条件刺激物则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即在一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二级条件反射,在二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条件反射。如:

测验失败—→家长与老师的批评—→焦虑

走进考场或当老师宣布即将考试—→焦虑

(三)评价及影响

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生理与心理统一起来,对高级心理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试图用科学方法消除唯心主义观点,注重物质刺激在引起有机体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但又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泥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